雅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雅府发〔2005〕2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四川总的地震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我市区域长期被国家和省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危险程度不容忽视。为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推进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雅安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5〕6号)精神,结合雅安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突出重点,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一)切实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按《防震减灾法》和《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建设好各级、各类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网点的有关要求,对全市区域内的国家、省级和地方地震监测台网点加强管理。大力支持国家、省级地震监测台网点和重大工程预警监测及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石棉数字化测震项目,汉源瀑布沟、宝兴硗碛以及石棉大岗山、龙头石等电站水库地震监测项目)。切实提升地方地震监测能力,建设天全县数字化测震项目,更新宝兴县测震项目。依靠国家、省和地方各级各类监测台网点监测能力,使全市3级以上地震监测无盲区。积极贯彻落实好《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规定》,城乡各类建设立项单位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应事先征求地震部门的意见并作出调整。
(二)提高地震预报、应急决策管理水平,做好地震应急预案。各区县要建立震情跟踪长效机制并落实相应措施。地震部门要努力提高捕捉异常信息、进行分析会商、加强地震预报方面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做好地震宏观、短临前兆异常的收集核实和上报工作,做到专家预测与政府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制订规范的信息发布方法,在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的基础上,视震情趋势发展逐步适时、适度地向社会发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相关震情信息,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措施。震灾发生后,要及时准确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突出以人为本,落实好应急防范措施,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为避免出现地震应急和救援的管理盲区,省以上驻雅单位和外地常驻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应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服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三)切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各区县要根据本地实际,针对防震减灾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按中央和省上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已有的地震宏观员制度向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度发展,因地制宜地继续做好“三报一宣传”工作(指出现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现象时“报异常”、感觉发生地震时“报震情”、较大地震发生后出现震灾时“报灾情”和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区县地震、教育、科技、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及城镇社区要建立、制订、修订、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形成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和进乡村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实效、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到2008年前优先在石棉、汉源、天全和宝兴并逐步在各区县各建立1—2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联系学校,积极配合省级教育、地震部门做好组织编写中小学地震科普课外读物和做好学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地震多发区要加强基层宣传员、乡镇防震减灾宏观员(助理员)的培训,组织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组织防震减灾宣传“大篷车”与“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一并开展流动宣传。
(五)切实做好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工作。国土利用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活动断层探测结果进行。各区县要积极配合省级地震部门在 2015 年前完成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城市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要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认真贯彻《雅安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办法》(雅府发〔2003〕57号),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各区县城市要强化防御措施,要特别重视重大活动的防震对策和做好地震预警工作。
到2010年前,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完成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做好抗震加固或改造。认真贯彻《四川省大型水库地震监测管理规定》,对水库(包括水电站)特别是病险水库、城镇上游或位置重要的水库以及易燃易爆易泄漏有害物质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等,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除险加固。
(六)因地制宜地逐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切实重视和着力改变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在把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村及农户的同时,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自觉行为。依托省级建设、地震相关部门开发推广的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符合民俗又能够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开展好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区县人民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七)逐步完善地震救援体系。结合雅安实际,各区县要充分依靠部队、武警、公安消防部门、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发展救援志愿者队伍,壮大地震灾害救助力量。一旦出现震灾,民政部门要及时掌握灾情,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交通部门要保障救灾物资能紧急运输到位;卫生部门要协调组织做好伤员抢救、转运和治疗工作,并组织开展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通讯、建设、电力、水利等部门要根据灾情及时组织救援抢修恢复工作,确保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行,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的区县可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和公园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以及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等。逐步建设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位于边远重点地区的石棉、汉源县可根据本地情况及震灾预防抢险救护的需要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提高当地的地震灾害救援能力。
二、落实好防震减灾工作保障措施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有关灾情联席会议制度,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切实把我市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好防震减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务必将防震减灾作为减灾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把地震监测台网点及信息处理系统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工作以及震害预测、抗震加固等重点项目列入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推进实施。
(二)巩固健全防震减灾经费渠道,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加大对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方面的投入,切实将防震减灾工作业务经费、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和震情跟踪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渠道并形成长效机制。各区县对地震工作部门综合防御经费在以往基础上要给予增加,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各区县要进一步健全地震工作部门(机构),抓好班子、队伍建设。2006 年前,各区县地震工作部门(机构)必须要有一名懂专业的领导干部和 2 名以上本专业的业务工作人员,切实保证防震减灾有工作队伍,有管理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条件,保持队伍稳定,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二○○五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