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绿色发展进程,雅安市雨城区通过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利用长效机制,有效提升森林综合功能,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全区森林资源保护有力、开发有序、利用有方。
“护绿”巩固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保护120万亩森林资源体量,建立林长制运行、巡林、信息、监督、考核五项制度,规范林长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设立区、镇、村三级林长250人,村级林长、监督员、护林员“一长两员”601人,落实“最小单元”责任。严守重点森林生态区红线,确保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构建森林资源“一张图”和“天空地人”监测体系,保障森林灾害精准监测预防,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8‰、0.08‰以下,355株名木古树实现挂牌保护。
“增绿”扩展空间。坚持整体规划、系统治理,2022年以来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现有林改培1.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5%。结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探索乡村绿化美化新路径,投入资金60万元实施红豆相思谷、周公山林下经济节点公路沿线绿化,创建碧峰峡镇为省级竹林名镇、碧峰峡翠竹长廊为省级翠竹廊道。积极探索“政策性银行贷款+政府债券+专项资金”项目投建机制,包装、储备营造林项目5个,规划新建国家储备林、中药材、笋用竹、珍稀苗木基地超过10万亩。
“用绿”延伸产业。瞄准“百亿林竹产业”目标激活森林经济潜力,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引进食用笋加工、全竹高质利用、龙池山林下有机种养3个亿元级投资项目并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加快林竹产业“1+1”单一型向“1+1+N”复合型发展模式转变,利用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构建多层次、复合型产业业态,累计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营单位(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30余家,建成林下有机特色经济示范点20个,“林+竹+药、蔬、笋、禽”等种养面积4.6万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
“活绿”示范创新。全面提炼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成果,围绕森林蓄积量增长、抗害力增强、经济价值增加“三增”目标,制定试点成效推行机制,复制推广柳杉林抚育、大径材培育、混交林培育、笋用竹复垦丰产4项关键技术,建立模式林样地14个、面积2500亩,推广实施面积3.6万亩,逐步带动大户、林农改变森林传统经营理念,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