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发展的建议》(第05040142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合理规划布局,促进医养结合”建议。
市卫健委着手梳理各县(区)乡镇街道人口分布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现状,并重新评估各社区医养项目建设情况,鼓励基层社区医养中心和老年人口较多、医疗需求较多的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卫健系统每年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服务;2024年组建402支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敲门行动”,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4075名失能老年人免费上门提供健康体检、康复服务及指导、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指导等健康服务,累计服务1.2万人次。接下来,市卫健委将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浪潮,做大全市医养结合服务网。
二、关于您提出的“整合医养资源,提供要素保障”建议。
市发改委对照中省资金投向,加强医养结合相关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内科楼(一期)建设、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金沙分院能力提升(二期)等卫生领域项目累计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21.208亿元,天全县养老服务中心及智慧养老改造项目争取到养老领域专项债券资金0.3亿元;接下来将持续强化部门协作联动,配合做好全市医养结合各项工作,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医养结合重点项目,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老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和提升全市医养环境。市残联重视残疾老年人基本康复服务,积极探索分片区、分时段、分层级的服务模式,在雨城区和名山区率先开展精神障碍残疾人社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为全市11984名60周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员,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失能、失智、残疾独居老人,居家养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及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整合利用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质效,让养老机构将老年人“请进来”,将专业照护、文体娱乐等复合功能延伸到居家社区“走出去”,实现每个县(区)建有1所开放式复合型养老机构,增强基本养老服务优质供给。市财政局将在2025年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预算安排“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22.1万元、“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898.63万元、“老龄委活动费”6万元、“政府补助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流感疫苗”98.45万元、“60岁以上老年人重点疾病筛查”26.57万元、“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项目”2000万元、“卫生健康信息化项目”303.24万元和“川西医养中心人才发展资金”1500万元。
三、关于您提出的“强化政策支持,增强服务能力”建议。
市卫健委将在2025年重点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各县(区)至少在1家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执业站点或家庭医生工作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建设;组织更多医养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医养结合人才和安宁疗护人才能力提升等培训,逐步培养市级医养人才队伍并向下进行指导。市医保局将继续简化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手续,优先受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申请,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加大力度指导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市民政局通过引导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考试提高自身养老护理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夯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长护险”方面,市人社局设立的政策性护理保险基金已通过财政招标引入保险公司参与,主要覆盖失能人群的基础护理费用,该基金通过“政府补贴+个人缴费”模式运作,但由于当前覆盖面较窄,尚未与我市商业保险形成有效衔接,加之“长护险”保费门槛较高,与雅安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匹配度不足,导致难以推广。市金融监管局将指导雅安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保险公司与卫健、民政部门召开专题对接会,推动“保险+医养”合作机制落地。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以上函复如有不尽之处,请函告或电告。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