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党史学习教育心系民 解放河湖迎新颜 ——雅安市高水准完成水利部党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来源: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2-01-27 15:06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雅安市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高质量推动水利部党组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在四川省革命老区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构建了“一室三队一超市”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总结了“宣巡治奖惩”五大齐抓共管的做法,初步形成了“雅安解放河湖”品牌,得到了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的高度肯定,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力争在全国推广,为“建设造福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作出了有效实践。

一、“清单式管理”方法提升河湖面貌

为推动水利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取得实效,部、省、市、区、镇、村六级联动推进解放村村级河湖管理体系建设,成立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工作专班,与基层河长、干部、群众联动推动解放村河湖体系建设,累计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全面梳理解放村河湖和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围绕“一河、两渠、三水库”梳理形成《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工作清单》,包括村级河湖长制体系建设、河渠库综合整治和源头治理3个大项,“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村级河湖长履职能力提升、铁溪河清理、万星渠、月江渠和观音寺水库治理等36个小项。市、区统筹整合资金470余万元,全力推进解放村河湖体系建设中各项目实施。截至目前,36个项目已顺利完成30个,剩余6个正按照时间节点持续推进。累计完成河渠清淤5.3公里,岸坡整治4800余米,杂草杂物清理5700平方米,水库清淤7500立方米,243户居民生活污水接入管网,120户分散户污水治理,拆除观音寺水库非法建筑,拆除临河临湖禁养区生猪养殖场12个,有效控制了污水排放量,解放村河湖环境持续向好。

二、“一室三队一超市”体系引导全民参与

为有效破解村级河长工作力度小、工作中“单打独斗”和百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雅安市以村级河长为主导,创新在解放村构建了“一室三队一超市”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

“一室”强化阵地建设。解放村总结出“河长引领、三队协同”的工作思路,以解放村为据点,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组建以村级河长为主任的村级河长工作室,负责统领联络村级河湖管护各项工作,形成《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河长工作室规定》《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村级河湖长履职规定》《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村民河湖管护三不四要》等制度,落实常态化的会议制度,坐班制度,接受群众、游客来访,打造出一个河长面对群众的亲民阵地。同时,在知青大学设立基层河长培训点,分期分批对基层河长进行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队”配强协同力量。组建三支队伍,将村内党员和有志河湖生态保护的村民整合为解放村党员志愿巡护队、解放村巾帼志愿宣传队、解放村河湖保洁队,协助河长开展宣传、巡护和治理任务。党员志愿巡护队按照“三必巡”(每季度必巡、路过必巡、节日必巡)、“三必查”(水质差必查、有垃圾必查、有举报必查)、“三必问”(垃圾分类必问、养殖粪污必问、农药化肥必问)的原则开展巡护。巾帼志愿宣传队按照“三必宣”(企业必宣、游客必宣、村民必宣)、“三必讲”(爱护河湖必讲、环境卫生必讲、粪污肥药必讲)、“三必说”(乱扔垃圾茶杆必说、乱排污水粪污必说、乱占河湖水域岸线必说)的原则每季度开展宣传。河湖保洁队按照“三必清”(每日必清、垃圾必清、障碍必清)、“三必到”(河长叫必到、有垃圾必到、有障碍必到)、“三必管”(河湖水面必管、河湖岸线必管、河湖周边必管)的原则开展河湖保洁。

“一超市”开展积分奖励。设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制定《解放村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评分规则》,具体包括评比频次、评比对象、评比小组、评比内容及评分办法四项内容。评比小组每季度对积极参与河湖管理、自觉保护生产生活环境和遵守村规民约的解放村常住户进行评比、表彰、奖励。每次组建10个评比小组,每个评比小组由1名村两委工作人员、1名村民小组长、3名村民代表组成。评比内容及评分办法为养殖粪水排放积20分、生活污水排放积10分、自愿参加巡河护河积10分等九大项指标,其中涉河湖问题占比60%。对每组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在村委会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奖品发放。发放的奖品多为老百姓喜欢的洗衣粉、肥皂、卫生纸、扫帚等家庭常用品。通过积分奖励,推动形成良好爱河护河风气和氛围。

三、“宣巡治奖惩”做法破解河湖难题

在建立“一室三队一超市”体系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宣巡治奖惩”五大做法,进一步抓紧抓实村级河湖体系建设,有效破解了治水、护水难题。

以宣传解决“源头减量”的护水意识问题。积极推广“组织引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建章立制、常态管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引导群众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难、面源污染大的问题。首创“五美共建”工程,评比创建“洁美家庭”“生态文明户”,促进“扫干净、码整齐、有归栏”成为常态。首创“三不四要”等村规民约,通过村村通、宣传牌、“两微一端”等多种传播手段,依托“解放村巾帼志愿宣传队”坝坝会、户长会等,积极做好河长制工作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增强村民爱湖护河意识。

以巡护解决“缺乏常态”的过程管控问题。整合村组干部、党员、青年骨干等力量,形成“河长+党员”巡护合力,用好三队力量,针对重点领域重拳出击,每季度定期开展管护巡查,重点排查卫生死角、临河临湖临渠村民生活排污、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置等重点风险区域,促使问题早发现早治理。

以治理解决“水岸同治”的统筹联动问题。合力治“根”。坚持科学治水,把统筹河湖陆地流域、水域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内容,增强河湖管理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建立“村级河(湖)长吹哨,职能部门报到”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河湖清理,岸线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清四乱”等河湖治理工作。有效治“病”。将相对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针对居住分散或地质地势影响的部分群众,建设散户污水处理设施。

以奖励解决“被动应付”的消极心态问题。创新乡风文明生态超市“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养成群众护水治水的“主人翁”意识。定期开展爱河护湖之星、最美护河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对做出有益河湖的村民进行表扬,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匹配“河湖管护”激励资金,并依托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进行积分兑换实物奖励。

以惩罚解决“法不责众”的错误理念问题。村规民约明确河湖管护“负面清单”,依托巡护队日常巡查、“我为河湖说句话”意见箱等,对河湖管护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建立河湖管护“问题台账”,对危害河湖环境的行为和人进行批评和惩治。针对重点领域重拳出击,重点排查卫生死角、临河临湖村民生活排污、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置等重点风险区域,形成管护高压氛围。

四、“解放河湖”模式还河湖水清岸绿

通过近几年雅安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和今年水利部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初步形成“有人护、管的住、水清亮、产业旺”的“雅安解放河湖”管护模式,使患有沉痼(有各种污染物、不健康)的河湖得到“解放”,让河湖解除束缚获得自由,还河湖水清岸绿。

“有人护”。通过完善的河湖管护体系,形成以村级河长为主体,联动干部、党员、户长、群众全民参与的河长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各村域企业、民宿商家、保洁队、志愿者、老百姓等全面参与河湖治理工作,形成全民共同发力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管得住”。通过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对村级河湖管护考核监督的有力机制,压实了各级河湖长工作责任,各职责主体全面履行知河、巡河、治河、护河职责,建立完善“红黑榜”奖惩机制,有力治理和匡正了群众的散、乱行为,有效推动常态化实施水资源管理、“四乱”清理、污水治理、垃圾清运、面源污染防治等治理措施,实现村域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减量达60%以上,畜禽养殖偷排漏排行为减少50%。

“水清亮”。围绕河道清理、河湖系统治理、河岸环境打造,全面推动“河长制”迈向“河长治”,月亮湖库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从以往的五类水质逐步改善为三类水质,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成功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解放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产业旺”。通过抓好河湖管护工作,坚持做好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文章,解放村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村级巩固提升发展优质茶叶6000余亩,亩产突破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保持10%以上增速,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3万元突破至2021年的30万元,尽享生态红利。依托生态优势,推动浪漫茶乡·月亮湖融入茶旅融合大格局,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茶家乐、茗宿13家,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全村100余人就近务工,每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00余万元,获评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先进集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