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渡河区域教育中心 培育“学在汉源”优质教育品牌——汉源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
2019-04-15 10:45
浏览:
收藏 打印

汉源县富林幼儿园一角

日新月异的汉源二中

4月,汉源湖畔鲜花盛开,汉源境内处处洋溢春天的气息。

高耸的九襄石牌坊和文庙棂星门,见证了汉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传承了汉源崇文尚学的文化底蕴。

4月8日,汉源县教育大会召开。大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并为汉源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如今,带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打造大渡河区域教育中心,培育‘学在汉源’的现代优质教育品牌”目标,汉源县教育工作者正不断努力,奋力推进汉源县教育质量提升。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汉源湖畔,花海果乡,处处可见色彩感十足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厨房、先进的教学设备……走进汉源县各个学校(园),最深切地感受是汉源县越来越好的办学条件。   

“在汉源县,不管是九襄片区,还是富林片区,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汉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汉源县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汉源县,作为雅安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试点县,近年来致力于均衡保障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均衡调整学区划分“三个均衡”,重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学生、家长认可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均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汉源办学质量,着力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家长的择校预期,盲目择校、非理性择校得到有效缓解,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    

2018年,《汉源县“三个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实现学校家长社会“三方满意”》被评为“2018年雅安十大改革创新案例”。

如今,汉源县优化配置后的学校无论校舍条件、管理水平,还是师资力量,均达到了基本均衡,部分学校已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

此外,汉源县还结合全县人口分布、地理特征、城镇建设规划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制定《汉源县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0年)》,统筹推进城乡学校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建设“教育交流大平台”夯实硬件基础。

下一步,汉源县将不断优化县域校点布局,加快推进前域中心幼儿园、九襄枣林幼儿园、市荣小学、格力小学、西溪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县学校布局,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着力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教育公平与公正。

同济大学教授在汉源县开展讲座

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

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创新前行

宽敞整洁的运动场、崭新的教学楼,绿化后的校园,阵阵微风吹过,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走进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一小学,孩子们在校园内快乐地学习并成长着。

在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二、三、四小学,也能看到同样的场景。

早在2016年9月,汉源县就成功组建了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该教育集团以九襄镇第一小学为集团总校,总校与各成员学校签订“授权管理承诺书”,对成员学校安全、财产等负法律责任,成员学校接受集团指导监督,集团内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与县域内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建立帮扶关系。

集团化办学,是汉源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是实现师资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是推进汉源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经过三年办学,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逐步形成了“1+3+2”(即1个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紧密引领3个结对学校,辐射清溪、宜东2个学区)的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行以来,汉源县坚持“高中目标发展、初中抱团发展、小学打捆发展”思路,对九襄镇4所小学“1+x+y”协作性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完善和推广,通过发挥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县域优质教育覆盖面。

2018年10月,汉源县富林镇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与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相同,富林镇小学教育集团包括富林镇第一、二、三小学3所学校,实行统一管理和相互帮扶。

现在,富林镇的3所小学已形成校际之间优势互补、发展互促的工作格局,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深度融合、紧密共享,成为一体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汉源县进一步优化均衡学区划分的一种办学模式。目前,该县大树坝区、宜东山区集团化办学已进入调研阶段,九襄初中和富林初中教育集团的组建也纳入深化汉源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汉源县教育工作者正为此不断努力。

在汉源县,除推行集团化办学外,该县还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以“人事管理、质量评估、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为主的综合考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和学校办学活力。

接下来,汉源县还将进一步深化县域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学校办学模式,灵活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切实打好高中阶段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攻坚硬仗。

九襄一幼举办生日会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

3月28日,汉源县与绵阳东辰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成功签约。双方将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引领汉源教育高质量发展,既建好质量“高原”,又筑好质量“高峰”。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携手,是汉源教育的新起点、新征程,更是汉源县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教育质量的又一举措。 

汉源县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绵阳东辰教育集团,携手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对于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合作双方将紧紧围绕雅安建设川西教育中心,打造“学在雅安”品牌决策部署和汉源建设“川西教育副中心”,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目标任务,深化合作、深度融合,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直以来,汉源县都将教育作为最大民生。此次合作,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绵阳东辰教育集团托管汉源一中、汉源二中,并对全县教育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变革、整体提升,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促进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绵阳东辰教育集团为汉源集团学校提供核心技术、核心人才,创新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组织实施干部、教师培训,派驻优秀管理团队、名优教师,引领学校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汉源县一直持续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并积极创新合作模式。

早在几年前,汉源县就与上海同济大学开展了交流合作。在此基础上,该县进一步扩大了与省内高校的合作,汉源一中、汉源二中成功纳入同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5所知名高校的“生源基地”。该县7所中小学与省内8所名校建立了“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在巩固现有校际“结对帮扶”成果的基础上,汉源县进一步强化与广深、江浙、成绵等教育发达地区及成都四中、成都七中、成都泡桐树小学等名校的帮扶合作。在坚持“引进来”、鼓励“走出去”的基础上,汉源县进一步完善干部、教师交流培训长效机制,实现“专家引领、名师送教、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常态化。

站在新起点上,汉源县还将继续坚持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合作。

未来,汉源县将继续坚定开放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与广深、江浙、成绵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建立完善学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双方合作形式与内容,变“松散式”合作为“紧凑型”合作;推广区域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县域窗口、示范学校辐射和引领作用,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积极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有效利用绵阳东辰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家门口学校;积极探索公、民办教育协调融合发展新路,全面提升汉源教育发展水平,着力将汉源县建设成为辐射周边、面向攀西的基础教育质量高地和人才洼地,共同打造“学在汉源”的现代优质教育品牌。

汉源县与绵阳东辰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签约现场

培育“学在汉源”品牌

推动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8年,汉源县高考本科上线655人,其中重本上线116人;理科以663分勇夺全市第一名,较2017年全市第一名全省排名提高1070名次;4名汉源籍考生被同济大学录取。

2018年,中考全市前10名,汉源县占3人;全市前100名,汉源县占21人;600分以上有262人,540分以上有609人。

2018年,汉源县创建“全国校园足球学校”1所、“省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1所、“省幼儿体育基地”1所、“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1所,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共2所,省、市、县级文明校园共21所,市级“节水型学校”4所。

……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汉源县不断提升的教学成绩;一个个奖项,展示了汉源县学校创建的丰硕成果。

数据和奖项背后,凝聚着汉源教育工作者辛勤的汗水。   

近年来,汉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抢抓重建机遇,夯实教育基础设施,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县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近五年来,汉源县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条件改善提质;近三年来,汉源县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482人,基本解决县域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制定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办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化了城乡学校师资配备。仅2018年,汉源县就采取招聘、招考、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方式,共补充新教师255人(含免费师范生36名),基本解决了县域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此外,汉源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力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因困失学。

总体来看,汉源教育硬件设施和学习环境大幅改善,教育对地方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成绩值得肯定,但汉源县还存在城镇教育资源日益紧缺、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优质生源流失较为严重、机构编制亟待解决等问题。

在4月8日召开的汉源县教育大会上,该县相关负责人对汉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贯彻落实市委建设川西教育中心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下一步,汉源县将立足“为什么要合作、怎么样合作、达到什么效果”三个方面,走好公、民办合作办学新路子;高度认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牢固树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发力的教育观念,增进教育共识,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抓好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培育优秀名师;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结构,打造汉源教育特色品牌;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的保障,建立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着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 

汉源县将继续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加快建设大渡河区域教育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两个标杆、三个走在前列”,高质量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图片由汉源县教育局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