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酌主持召开市总河长会议强调 树牢上游意识 扛起政治责任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

来源:
2021-09-01 09:45
浏览:
收藏 打印

本报讯  8月31日上午,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大渡河市级河长李酌主持召开市总河长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胸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树牢上游意识、扛起政治责任,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在保护上下功夫,在治理上见实效,在监管上出实招,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不断提升治水管水成效,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长、青衣江市级河长彭映梅,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副总河长、青衣江市级河长白云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2021年省总河长全体会议和省河湖长制、小水电清理整改及河湖突出问题约谈会精神,以及相关省领导来雅调研督导指示精神;观看《2021年全省第一轮河湖长制暗访督查发现典型问题专题片》;名山区、天全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各自领域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市河长制办公室汇报了河湖长制工作推进情况。 

李酌在讲话中对近年来全市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对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他指出,要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河湖长制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意义,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2021年省总河长全体会议对抓实抓细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促进全省河湖水质和生态持续改善提出要求。这些重大部署和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湖长制工作指明了方向。雅安最核心的优势是生态优势,守护好这份难得的家底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作出“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等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省委对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明确定位,落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增强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的担当抓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夯实生态基础。

李酌强调,要聚焦重点发力,以更实举措确保河湖长制工作抓出实效。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争取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和四川省河湖公园试点,加快河流湖库健康评价,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持续开展护岸行动,加快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严格涉河湖建设项目管理,依法依规持续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深入开展河道砂石综合整治和非法码头整治。全力开展净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水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抓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持续抓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和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雨污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严格开展保水行动,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湿地保护与恢复,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坚决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分级制定实施水库水质治理与保护工作方案,加快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李酌强调,要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提升河湖管理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健全河湖长动态调整机制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持续加强《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等涉水地方性法规的贯彻落实。市级河湖长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统筹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各县(区)要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有关方面要主动担当担责,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全面见效。要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督查,持续开展“四不两直”督查暗访,进一步督促河湖长制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河湖管理保护合力,以河长制促河长治,构建全民治水新局面。

担任市级河长湖长的市领导,名山区、天全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市总河长办公室、成员单位和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本报记者  彭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