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旅融合谋致富路 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曲——探访我市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

来源:
2019-07-22 11:09
浏览:
收藏 打印

中国藏茶村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

茶产业带上的民宿特色鲜明

名山区茶产业带上优美的风景

7月19日,走进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牛碾坪景区,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连起座座掩映在漫山茶园中的小洋房。茶园内,勤劳的茶农们正一边采摘着夏茶,一边互相交谈着,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在牛碾坪景区入口处不远,农家乐负责人程治谋也是满脸笑容。“自前几年茶旅融合兴起后,我就辞掉外面的工作,回家管理起自家农家乐,如今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远比我外面打工挣得多。”

在名山区,有很多村民像程治谋一样,因“茶+旅”走上了致富路。

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是以名山、雨城两区核心区65万亩茶叶基地为支撑,辐射带动全市茶叶基地100万亩,建成中国藏茶村、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牛碾坪茶园综合体等项目,该产业带从名山区茅河乡为起点,沿国道318线、108线延伸至雨城区上里镇,全长135公里,途经14个乡镇,辐射人口约26万人,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为沿线百姓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钱”景。

看产业

茶旅融合发展劲头足

七月的名山碧水蓝天,茶海飘香。一个个农家乐在这条茶产业带上焕发着勃勃生机,沿线的老百姓一边守着自家茶园,一边办起农家乐,做起小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茶为主的牛碾坪景区,夏季景色依然秀美,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海棠村依靠景区,完全不担心游客人流量问题。”程治谋说,如今,海棠村立足茶资源优势,以茶为主,建茶叶加工厂,发展旅游产业、以茶产业发展民宿,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使百姓走上致富奔康路。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国家茶叶公园建设,推动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如今的海棠村,有中国最美茶山,还有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能旅游观光,还集茶叶生产示范、科普教育等为一体。

从荒山到绿山,从茶园到公园,再从茶区到景区,近几年间,海棠村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利用位于该村境内的万亩观光茶园牛碾坪,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民依托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搞起旅游接待、茶(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如今,海棠村继续发挥茶旅融合优势,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实,海棠村只是处在茶产业带上百姓因“茶+旅”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为全力推进茶产业带建设,今年以来,名山区双河乡以打造特色民宿为突破口,以民宿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走进双河乡金鼓村,一座新建的民宿位于“大地指纹”山脚处。该民宿为野村大地指纹茗山居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即将步入装修阶段,建成后将作为高端连锁型乡村旅游产业接待游客。

金鼓村目前在建的招商引资项目除了野村大地指纹茗山居外,还有金鼓悠然茶山吾舍民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双河乡境内已营业民宿有3家,在建民宿有2家,土地落实的有5家,正在商谈的有3家。

“为推动民宿发展,双河乡坚持科学规划,引入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旅游开发公司,以创建4A为目标,从功能分区、业态设置、产业规划、景点布局、策划运营等方面对骑龙村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双河乡党委书记宋臣介绍,同时,还积极衔接骑龙村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三规合一,破除项目落地难的困境,把骑龙村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另一边,为进一步提升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建设,今年,雨城区明确了2019年度茶产业带建设目标,即规划建设一条精品线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一批乡村振兴先进示范。

其中,一条精品线路,即合江镇魏家村到草坝镇洪川村茶产业带精品环线道路,通过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线路主线,现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拟报市级评审,评审通过后将进入基本建设程序;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即雅安藏茶产业园区,覆盖合江镇塘坝村、魏家村、徐坪村、双合村,草坝广华农产品加工园,以及多营镇中国藏茶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准备启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一批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即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合江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塘坝村、魏家村,目前已制定《合江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初稿,已启动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打造点位选点。

访村民

依托茶产业走上致富路

随着茶产业带的不断建设和推进,茶产业正逐步转型升级。作为茶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围绕“浪漫茶乡——月亮湖”的发展定位,新建了月亮湖风景区、湿地公园等景观节点。环线上的村民们也“嗅”到了发展商机,纷纷开办起民宿,通过民宿带动乡村振兴,打造集知青文化、民宿、垂钓等为一体的浪漫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村景色,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银木村三组村民刘绍伟是乡村振兴茶产业带的直接受益者,他的农家小院紧挨着骑游绿道。“自产业带建设以后,我就把家里原本闲置的房间收拾了一番,改造成了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办起了茶家乐,如今,生意十分红火。前来旅游的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赏花、喝茶,还可以品尝到我们地道的农家菜。”

盛夏时节,名山区万古乡郁郁葱葱的茶园里,不少茶农依然在茶园里忙碌着。“虽然我家的茶叶不多,茶产业收入也不多,但在茶这篇文章上,我做了加法。”家住万古乡清漪湖畔的80后村民杨溪是返乡创业者,2015年,她依托茶乡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民宿和餐饮。

“从我的民宿里向外望去,面朝清漪湖,远眺蒙顶山,周围是大片的绿色茶园,一望无际的山水田园风光令人心醉,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邂逅,在这里寻找最舒适放松的状态。”杨溪说,“依托不断升级的茶产业带,现在的农家乐生意日益变好,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和周末,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由于名山区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杨溪的清漪茗居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2018年,其营业收入高达40余万元,接待了上万名游客,良好的效益,更是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吸引了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如今,在清漪湖畔,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开了起来。

“下一步,我打算往精品民宿的方向发展。”杨溪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她已经积累了不少回头客,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给予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提前准备,不断提升民宿品质。

同样,作为是茶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者、见证者,程治谋也是受益者之一。

“我们这里天天都有游客,节假日和周末则更多。”程治谋说,在2017年底之前,他在外务工,尽管也能挣钱,但没有太多自由时间。在我市提出发展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后,程治谋便看准了其中的商机,毅然辞职选择回到家里办起农家乐。

“如今,不用在外漂泊,在家就能把钱赚,又能陪伴家人。今年上半年,卖茶和农家乐的收入大约有七八万。”程治谋说,除了家里5亩茶带来的收入,农家乐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茶旅兴则百姓乐。随着茶产业带的不断发展,20年前,曾担心“茶叶不能当饭吃”的村民,如今过上了富足的日子;20年前不起眼的茶树,到今天成为村民的“致富树”。

“今后,提升品质是关键,要紧跟茶产业带发展的节奏,不断提升茶产业和农家乐品质,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对于未来,程治谋也有自己的打算。

谈规划

产业带不断提档升级

丰富的茶产业资源,让我市茶旅发展越来越红火。借着茶旅融合发展的东风,我市顺利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名山区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将精心打造精品线路,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商“中国茶都”。以产业带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具体而言,规划建设精品线路,建设茶旅融合旅游公路;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结合该区农业生产实际,使园区高标准农田达到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全面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提高茶园机械化耕作水平和鲜叶机收水平,结合“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开展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解放乡打造成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万古红草村、茅河香水村、解放银木村、中峰海棠村等打造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新店安桥村新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示范试点;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健全完善蒙顶山茶标准体系。

雨城区将全面提升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建设水平,围绕精品线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品牌引领等重点,进一步提升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建设水平。

规划建设精品线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带线路走向,整合资源,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全市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整体布局,在东部片区建设以合江镇为核心区的集休闲观光、科技示范、茶文化博览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振兴茶产业示范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新建一条茶产业精品环线,协助完成藏茶城建设;高标准打造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同时,以建精品、出作品为目标,整合产业带沿线自然生态、产业基地等各类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重要节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返乡创业,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民专合社1家,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社10家。

此外,依托“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规范化生产进行指导,提升企业竞争力,并积极组织茶企、专合社和大户等参加重要会节,进一步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雨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