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2011-05-03 11:51
浏览:
收藏 打印

2011年3月29日在雅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雅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瀑电移民工作大会战、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是川西枢纽建设的启动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围绕“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战略新思路,牢牢把握“抓重点、调结构、添活力、重民生”工作主线,认真落实“枢纽为纲建设年”各项工作,瀑电移民工作大会战取得全面胜利,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备注:“十一五”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五年累计数。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86.54亿元,同比增长15.3%,创撤地设市以来的最好水平;“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5%,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4∶43.8∶33.8调整为2010年的17.4∶55.1∶27.5。

  工业支撑持续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157.83亿元,同比增长22.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6%,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提高6.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高位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7户,净增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7亿元,增长28.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支撑明显,雅化集团成功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8户,净增9户;46户重点企业和31户成长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3.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5.9%。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水电矿冶、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3+1”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9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3%。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四川雅安工业园区引进企业40家,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分别达7.73亿元、8135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119倍。建筑业增加值达22.72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49.97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81.25万亩,粮食总产量51万吨。基地农业不断提升,经济作物面积147万亩,其中:茶园面积54.8万亩,投产茶园41.42万亩,鲜叶收入12.75亿元;畜牧业产值36.4亿元,肉类总产量18.13万吨;林业产值46亿元,纸浆原料林基地110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培育成效明显,骨干龙头企业64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53家;农产品知名商标39件,四川省著名商标6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农业组织化成效明显,全市农业专合组织469个,带动农户17.5万户,其中: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14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23个;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2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2.12万亩,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新增10.87万人,整治病险水库12座,新建(整治)堤防24.3公里。

  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78.74亿元,同比增长9.3%。实施“南下北上”旅游发展战略,借助成都、台湾等平台推介宣传雅安旅游,“海归大熊猫乐园”落户雅安碧峰峡基地,全年接待游客100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6亿元,分别增长25.63%、27.07%;分别是2005年的3倍、4倍。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54.34亿元,比年初增长15.22%;各项贷款余额238.9亿元,比年初增长23.85%;新增贷款46.01亿元,五年累计新增贷款达140亿元。物流、汽车、住房、通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商贸、餐饮、住宿、中介等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5.65亿元,同比增长43.6%;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16.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25.1亿元,为2005年的4.63倍,同比增长19.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达21.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0.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06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1元,同比增长15.4%。

  (二)需求拉动总体平稳

  投资支撑依然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较高基数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370.67亿元,增长10.7%,位列六个重灾市州第1位;五年累计投资达1161.35亿元,是“十五”时期五年累计投资的3.88倍。主要行业投资力度加大,水电投资116亿元,交通投资62.92亿元,制造业投资50.56亿元,电网投资13.4亿元,城建投资25.6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改造投资32.27亿元,增长36.51%;房地产投资11.91亿元,增长62.87%。重大项目支撑明显,全市22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9.7%,其中:113个续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79个新开工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39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瀑布沟47亿元、深溪沟13亿元、大岗山30.8亿元、雅西高速37亿元、名邛高速4.9亿元、永定桥水利工程3.2亿元、瀑布沟和深溪沟500千伏送出工程3.26亿元、兆山水泥3.7亿元、锦泰锌业2亿元、汉龙石材2亿元。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8亿元,增长18.3%,为2005年的2.3倍。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品价格水平控制在3%以内。乡(镇)商贸设施、农村商业网点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序实施,乡(镇)连锁店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级农家店覆盖全市98%的行政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综合配送率76%。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5.07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交易面积46.58万平方米。

  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受人民币升值、外需萎缩、出口产品单一等因素影响,积极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出口服务企业,完善外贸流通渠道。载能、汽配、石油机械等产品出口下降,云母制品、环保餐具、石材、生态农产品等成为出口主要支撑,全市实现外贸出口1226万美元,增长40.1%。

  (三)综合枢纽全面启动

  交通枢纽奋力实施。编制并实施《雅安市川西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成雅铁路开工建设,雅安至甘洛铁路列入《铁道部四川省政府部省会议纪要》,雅安至甘洛铁路、雅乐铁路前期规划研究正加快推进,雅眉资遂铁路完成项目规划研究报告。累计建成高速公路91公里,在建169公里,名邛高速竣工通车,雅乐高速加快建设,雅西高速雅安至荥经段全部完工,雅康高速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汉乐高速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雅马高速调整纳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工作积极推进。瀑电库区“两路一桥”复建工程建成通车,基本完成国道108线雅安至菩萨岗段等国省干道灾后重建项目456公里,省道305线雅安至洪雅等干线公路改造全面竣工,农村公路民生工程、断头路联网工程、灾后重建工程进展顺利。

  产业枢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国家雅安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复,西南地区唯一国家级茶叶检验中心落户雅安,蒙顶山茶集团化经营迈出新路;茶产业、林产业、中药材产业等“2+3+3”省、市、县三级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实施;永定桥水库、铜头引水等灌溉工程加快建设,库区土地整理及防护造地、北部县区土地整理等增地项目顺利推进,土地流转23.26万亩。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规划前期工作获批准,规划面积扩至100平方公里,汉源、石棉工业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新设工作加快推进,县域特色工业集中区形成“一区多园”的积聚发展模式;中雅科技、九晶、锦泰、汉龙、兆山新星等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永旺硅业、汇得利、金红叶、张江产业园、一名高性能铜、蓝星高纯度工业硅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兴服务业加快起步,首次编制《川西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建成中石油、烟草、多营粮储、华峰、博娟等物流项目;启动龙苍沟、栗子坪等景区开发,喇叭河、安顺场、神木垒等景区改造加快推进。

  能源枢纽加快形成。瀑布沟、灵关、干溪坡、脚基坪等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深溪沟电站两台机组投产发电,大岗山、宝兴河梯级、老鹰岩、锅浪跷等电站加快推进,新增水电装机289万千瓦,累计建成水电装机875万千瓦,累计建成水电装机容量、水电开发率位列全省市(州)第一位。建成瀑布沟、深溪沟500千伏送出工程和汉源、名山、宝兴、天全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建成姜家沟、五龙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雅安石棉500千伏输变电扩建工程、竹马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苗溪、草坝、姚桥等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加快推进。

  城市枢纽稳步推进。《雅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绿地系统、风貌特色、商业网点等规划加快推进。荣获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城镇化率35.6%,绿化覆盖率39.8%,城区详规覆盖率100%。高水平定位和策划城市形象,建设城市绿廊,实施河道景观整治工程。雅安—名山快速通道、滨江大道改造等工程竣工,市体育馆、市博物馆、市区亮化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国道318线市区绕城路、市行政中心、市文化馆、市区风貌整治等工程加快建设,熊猫绿岛、市广播电视中心、青衣江防洪堤、城市桥梁、市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生态枢纽日益彰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3%,继续稳居全省第一,巩固退耕还林专项成果94.27万亩,天保工程森林管护97.33万公顷,建设公益林1.1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9.56平方公里。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13%,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家,积极开展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交通、建筑、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进展,积极推广节能灯具和节能技术,推进城市“限塑”工作。天全、石棉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名山、芦山、宝兴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0.1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9万公顷,完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成功举办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第三届国际大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第六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第三届夹金山红叶节等重大会议节庆活动。

  (四)改革开放深入实施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1.5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89.9亿元,加工制造业资金57.8亿元。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全面实现“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改革,规范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完善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健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雅安通工厂、雅电集团、雅州宾馆后续工作,土地、矿业权、电源开发权等国有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有序推进,完成雅安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工作,增加雅安市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稳妥推进雅安发展投资公司优良资产注入工作。全市电力“一张网”和“四统一”机制得以确立。落实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切实做好天然气、自来水、地方电力等资源环境价格工作,继续依法完善主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继续加大价格执法检查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启动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电影公司改制,启动雅安川剧团改制。积极推进雨城区统筹城乡市级试点工作。

  (五)和谐雅安扎实推进

  全年共投入21.46亿元实施“九大民生工程”。全面启动高中课改,推进职教攻坚,扩大免费职业教育,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高考本科上线率为37.2%,中职招生753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6.23%,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免除义务教育阶段156572名学生学杂费,免费向145779名义务阶段和城市居民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13434名寄宿学生生活费。每千人床位数达5.3张,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稳步推进雨城、石棉、宝兴、天全、荥经的乡(镇)、社区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九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重点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设立中小型企业创新资金、专利申请扶持资金。雅安博物馆开馆,省电影公司太平洋影城进入雅安合作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切实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等惠民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征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社保基金16.74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112.83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雨城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王凤、蒲琪峰在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上勇夺三枚金牌,实现我市运动员在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夺取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3‰以内,计划生育率85.49%。归集住房公积金5.23亿元,建成廉租房3815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04套、在建拆迁安置房5.15平方米、市区棚户区改造182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8895口,新(改)建乡村机耕道450公里。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试点乡镇66个,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六)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瀑电移民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4月底清库工作全面提前完成,实现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瀑布沟电站、深溪沟成功注册汉源。完善西区城市功能,抢抓东区建房进度,完成新县城206万平方米建房任务,机关企事业单位过渡搬迁至新县城办公,1.6566万移民搬迁入住新县城永久性住房。全面完成农村集镇和安置点建设,4.1万农村移民实现搬迁安置,土地整理和防护造地完成1.1026万亩,完成1.21万人的划地任务。汉源工业园区道路、堤防、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68家搬迁重组复建企业建成56家,其中21户投产。瀑电库区复建G108线、S306线、右岸环湖公路、大树大桥全部建成。永定桥水库临时工程基本完成,首部枢纽和输水工程加快建设。瀑电移民工作重点转向库区后续发展,创新开展41个市级部门、6个县(区)对口帮扶瀑电库区汉源30个乡(镇),制定细化对口帮扶方案。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截止到年底,全市灾后重建已累计开工项目2318个,开工率达97.5%;累计完工项目2140个,占年度投资计划2160个的99.1%,占规划项目2377个的90%;累计完成投资238.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246.6亿元的96.8%,占规划投资272亿元的87.8%。湖北省、海南省、广元市援建项目全部交付使用。确定港澳援助项目41个,援助金额8.7301亿元,35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646万元。争取城镇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国外优惠紧急贷款资金10579.12万美元。灾区城乡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基本恢复、灾区民生得到切实改善、重建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加强重建公共设施管理。灾后恢复重建重点转向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扶贫帮困等灾区发展振兴新阶段。

  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31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市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审议通过并印发《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完成《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和《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终期评估报告》编制工作。成立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指导,先后与杭州市、苏州市、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阿坝藏族自治州、重庆涪陵区等召开规划专题座谈会。突出枢纽、区位、生态、库区、灾区等重大战略,编制川西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城市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瀑电库区后续发展、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等战略规划。

  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成雅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积极落实成都市—雅安市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签订的政府、部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举办《成都经济区书记(市长)大型访谈节目》、《成都经济圈建设和雅安发展战略论坛》、第四次成都经济区旅游区域合作联席会议、成都雅安现代农业区域合作对接会、文化区域合作专题座谈会,签订《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协议》、《成都经济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成都经济区科技合作协议》、《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成都经济区医疗卫生区域合作协议》,规划建设成都—雅安工业园区;雅安市与成都新筑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雅安通工资源重组合作发展协议》。充分利用中央、省藏区工作会召开的机遇,稳藏安康的独特区位,签订《雅安市—甘孜州区域合作协议》,规划建设雅安—甘孜产业合作示范区。签订《雅安·张江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发建设合作协议》,四川雅安工业园区与上海张江集团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推进对口援建向产业合作转变。积极参加第十一届西部博览会,全市共签约22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10亿元,创雅安历届西部博览会之最。

  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突出示范工程建设、“四化”达标验收、风貌塑造三大重点,狠抓市区、县城及重点集镇、主要通道、村落四大区域。紫石乡、上里镇、清溪镇3个示范乡(镇)和灵关镇上坝村等45个示范村庄全面达标。雅安市区和7个县城、67个乡(镇)、386个村庄通过采取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区主体责任,改善环境设施条件,“五乱”治理和“四美”目标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全市启动风貌塑造174个项目,集中展开沿线风貌塑造攻坚战,重点启动雅安市区、国道318线、国道108线、省道210线风貌塑造工作,完成雅安市区、县城及重点集镇、国省干道沿线、河道沿岸等风貌塑造工作。加大村落农房设计引导,培养农村文明生活习惯,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

  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取得全面胜利。我市汛期以来连续遭受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亲临抢险救灾现场指挥,监测预测、临灾避险、转移安置等工作科学有力,先后妥善应对“7.1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7.27”汉源万工山体高位滑坡、“8.20”国道108线花滩三大弯路基沉降等暴雨洪涝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全市8县(区)152个乡镇8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共造成11人死亡、33人失踪,房屋受损4.7万余间、倒塌1.78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68.73亿元。紧急转移群众1.4余万人,临时安置20.4余万人,迅速汇集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修和恢复重建项目2198个,总投资125.4亿元,全力组织抢险救灾,尽快恢复重建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地质灾后普查,编制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堤防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防治、灾区生态恢复等规划。

  项目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服务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港澳援建项目为重点,加大招投标监管力度,制定《雅安市国家投资项目应急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度,切实抓好港澳援建项目打捆招标试点工作,大力推行电子招标,有效遏止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完成招标项目346个,招标控制总价36.1亿元,中标价30.8亿元,节约资金5.3亿元,节资率14.6%;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全市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监督检查,认真配合中央第十七检查组监督检查,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有关县(区)和项目业主加强整改,积极与中央第十七检查组沟通汇报。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实施效果明显,累计下达我市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119个,年度计划投资26.13亿元,其中中央扩大内需资金13.87亿元。截至目前,完工项目70个,累计完成投资19.56亿元。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可喜,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我们更应清醒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宏观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政策、区位、资源等特殊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尚待时日,库区后续工作仍然十分艰巨,项目投资支撑乏力,产业支撑基础不够稳固,城市建设严重滞后,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教育、住房、医疗与老百姓需求差距较大,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新变化,按照科学发展新要求,抢抓西部大开发新机遇,深入实施“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战略新思路,按照“建枢纽、促转变、拓开放、惠民生”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开放推进年”各项工作,全面加强交通、能源、城市、生态、物流、水利等枢纽建设,在强化工业支撑中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成都、康藏、攀西的区域经济合作,将瀑电库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振兴作为工作着力点,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圆满完成二届人大六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备注:1.雅安市的外贸总额为出口总额。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提高到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提高到2000万元。

  上述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当前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考虑了实现目标的基础支撑,突出了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3%。全球经济依然延续缓慢复苏势头,2011年预期增长4%左右;同时,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危及复苏进程,美日定量宽松政策加剧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投资10万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全球廉价商品出口国向高附加值科技提供商的转型加快,2011年预期增长8%以上;同时,人民币升值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流动性过大等依然突出,政策刺激效应逐渐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省进入推进更快更好更大发展的新阶段,奋力实施“高位求进、加快发展”,2011年预期增长12%以上。

  2011年是实现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目标的最后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需要保持较高地发展速度。市委、市政府“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战略新思路全面启动,“十一五”时期能源、交通、水利、园区等基础设施奠定的坚实基础,对外招商形成的经济增量,产业主导支撑能力显现,将有力支撑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枢纽建设、区域合作纵深推动,进一步强化我市的区位优势。同时,也应看到:明年国内经济发展是既复杂又困难的一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稳妥处理通胀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审慎灵活;我市经济规模和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力增强、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瀑电库区、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任务繁重,这些都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巨大挑战。

  (二)关于三次产业的预期目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加快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程。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在基地建设、龙头培育、专合组织、带动农户等重要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继续推进名山茶产业、天全林产业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市、县两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提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重点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努力提高农民专合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完善“两个带动”(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全年培训农民工3.8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三是强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蒙顶山、二郎山、大渡河等区域品牌,积极培育茶叶、林竹、果蔬、水禽、中药材等名牌产品;举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大力开拓重点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四是强化新农村产业支撑。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粮食种植面积18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1万吨左右;新增茶园3万亩,实现鲜叶收入14亿元;深入实施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林业“双百”工程;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实现畜牧业产值38.11亿元;加快推进发展规模农业,继续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也应看到,瀑电库区累计减少约5万亩耕地,特色品牌培育力度不够,优势农业资源有待整合等不利因素。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工业将是我市能否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是壮大优势产业。着力做大存量和引进增量,2010年新增建成水电装机289万千瓦、400万吨的水泥产能在今年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汉源、竹马工业园区迁建企业全面建成,水电、水泥、工业硅、电解锌等电冶企业支撑不断增强;建安、名齿等机械制造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金安浆业、华润三九、五丰黎红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市场前景继续看好,九晶单晶硅、中雅科技等新材料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二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制定符合雅安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对接国家、省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筛选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先导产品和重点产品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培育骨干企业。出台加快骨干企业发展的意见,在要素配置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抓好一批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企业,动态调整骨干企业培育名单,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内生发展,开展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试点,扶持规模以下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建设产业园区。全面落实全省产业园区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规划和建设,并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汉源省级工业园区升级工作,争取石棉工业园区省级工业园区上报审批工作,积极推动建设成都—雅安工业园区、雅安—甘孜产业合作示范区,规范发展县域特色工业集中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全面落实全省旅游线路统筹战略部署,着力打造大熊猫、茶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精致设计旅游功能、旅游形象、旅游机制;继续办好中国大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促进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力争全年新增信贷总量稳步增长,鼓励和支持市外金融机构在雅安增设和新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范和壮大雅安发展投资公司平台;支持雅安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地方金融机构资本扩张,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托城市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加大城市拆迁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量。

  (三)关于三大需求的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320亿元。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的综合枢纽建设、区域合作全面启动,交通、城市、产业合作等形成我市未来投资新增长点的主要支撑,全市重大项目230个(动态),年内计划投资215亿元。切实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在保证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为全面完成今年投资任务和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奠定基础;千方百计新开工一批项目,切实抓好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设施配套、要素保障、资金拨付等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对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等国家投资计划重点,加强各级项目库建设,对储备项目实行分类评级、排序认定、滚动更新、动态管理。

备注:市级指雅西、雅康、雅乐高速和成雅铁路。

  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完善审批要件,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做到成熟一个、审批一个、开工一个。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家宏观政策取向作出重大调整,政府投资、金融信贷将逐渐收缩,项目投资信贷、土地等将趋紧;预计灾后重建、水电投资将比上年减少100亿元以上;2011年新投资统计制度变化,预计影响投资总量20亿元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扩大内需战略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继续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加快景区新建改造进度,扩升新的客源市场,拉升以住宿餐饮为主的消费需求。加快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引导工商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积极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发展运输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业态,规范发展新兴购物方式,合理优化城市商业网点,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进城”和“生产生活必需品下乡”的衔接,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餐)对接”、“家电(汽车)下乡”、“双百工程”等惠民工程,引导支持商贸流通网点到农村,加快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规范发展住房、汽车、通讯新兴消费热点。

  外贸出口1500万美元,增长20%以上。国家将完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增长。扩大传统产品出口规模,挖掘果蔬产品、环保餐具、云母制品、多晶硅、汽车零配件、石油机械等企业出口潜力,抓订单、扩增量、上规模。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外向型企业入驻我市。着力引进出口服务类企业,完善外贸流通网络。

  (四)关于改善民生的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万人,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就业扶持政策体系,继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城镇居民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万人次,扎实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市农村居民,推动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完善养老保险无障碍接续办法,制定完善异地就医管理办法。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医疗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公共卫生均等化、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保障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3%,继续实施销售安全工程,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提升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高中课改。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文艺展演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率,启动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工程。推动县级体育场馆和基本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承办国家、省级体育赛事;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建设。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4%左右。高度重视稳定价格总体水平,加强民生价格管理,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稳妥推进天然气、地方电力和城镇供水、污水处理、非农用水、农业用水等重要资源性价格改革。完善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天然气专项调节基金等征收管理制度;着力提升价格监测、成本监审、价格认证等工作;加强价格监管,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惩处价格违法行为。完善特殊群体价格临时补贴制度,切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

  (六)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兑现已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改革。着力实施产业增收工程,努力提高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方面的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注重维护农民工、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七)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预期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6‰以内,全年出生人口控制在17800人以内,计划生育率84%以上。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严格再生育审批程序,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坚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加快基层计生技术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构建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计生奖励扶助制度,完善部门区域协作机制,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生育。

  (八)关于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综合能耗按省下目标执行。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工程节能减排,继续推进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抓好节能技改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公共建筑等节能改造试点。大力实施结构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引导实施技术节能减排,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管理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项目节能评估,完善节能减排预案制度,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监督。

  三、2011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2011年,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继续实施“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新战略,坚持枢纽建设、产业支撑、园区经济、民生建设等投资重点,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市2011年编制重大项目230个(动态),年度计划投资21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4个,年度计划投资162亿元;新开工项目71个,年度计划投资53亿元;开展前期工作项目35个,总投资726亿元。省重点项目8个(不含省打捆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2亿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全年交通投资63亿元(其中:铁路投资8亿元)。加快成都至雅安铁路建设进度,完成雅安境内火车站控制性规划;完成雅安至甘洛铁路、雅安至乐山铁路规划研究报告;积极争取雅安至眉山至资阳至遂宁铁路纳入国家和省铁路网规划。确保雅安至西昌高速竣工通车,加快雅安至乐山高速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雅安至康定高速,争取雅安至马尔康高速列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完成国道108线雅安至菩萨岗段改造,开工建设国道318线飞仙关至二郎山段改造等工程。完成石棉、宝兴、芦山第二批国外紧急优惠贷款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工程,建成荥经至天全、大川至南天门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汉源峨富路、石棉大岗山库区道路改造等工程。

  继续加快骨干电网建设。全年电网建设投资18亿元。配合做好雅安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雅安、石棉500千伏输变电站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大岗山500千伏输变电线路送出工程;建成投产竹马220千伏输变站工程,开工建设荥经220千伏输变站工程,加快飞仙关220千伏输变站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苗溪、草坝、姚桥、南坝子、利吉堡、中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红星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不断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完善并实施《雅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力争苍坪山隧道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国道318绕城路、姚桥支干道、三雅园支路、城后路、背街小巷等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滨江大道二期、大兴大桥、雅安廊桥副桥等工程,积极推动熊猫绿岛项目招商,加快大兴二桥、大兴组团市政设施、城区供水管网及污水截流、青江干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带动中心城区、姚桥、大兴发展。规划建设第二条雅安至名山快速通道,加快名山、草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名山、草坝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汉源、石棉、荥经等城镇道路、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工程,带动县域中心城镇发展。

  夯实农林水利生态基础。全年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力争永定桥水库、青衣江雅安城区防洪堤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铜头引水、九龙水库、荥经河防洪堤等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建成石棉、宝兴、芦山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开工建设草坝、多营等土地整理项目。加快推进南郊水厂备用水源、龙苍沟灌区等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中小型流域治理、防震减灾、生态环境等建设。

  (二)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水电基地建设。全年完成水电投资64亿元。新增水电装机70万千瓦左右,累计建成水电装机930万千瓦,力争深溪沟、灵关、脚基坪等水电站建成投产,加快大岗山、宝兴河梯级开发等水电站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锅浪跷、出居沟等水电站。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管道建设、治权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强化制造业项目支撑。全年完成加工制造业投资90亿元。建成中雅科技二期、福明电子等新材料项目,加快永旺硅业二期、日科电子等新材料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艾华制箔、华威电子等新材料项目;汇得利锌业、天盛电石、鑫广锰合金等电冶项目建成投产,加快蓝天化工一期、三仪铝硅等电冶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蓝天化工二期、剑南春烙铁等电冶项目;建成建安扩建、成马机械等制造业项目,加快众友机械、青江机械、小航电器等项目建设进度;大渡河牦牛肉、太时茶油、熊猫乳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金红叶纸业、华康茶叶、杨皮匠皮革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泰昌商品混凝土、二郎山水泥、国晟大理石、良衡木业等建材项目,开工建设恒基混凝土、三一木业等建材项目;开工建设邦源纺织、三雅纺织等项目。

  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全年完成服务业业投资12亿元。加快实施《川西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开工建设川滇物流园区、北郊物流园区、县级商贸流通体系等物流项目,积极推进以“一园区、四中心、三服务站”为核心的物流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推进国际化区域性旅游度假平台建设,加快推出以熊猫绿岛、龙苍沟、百丈湖为支点的以国际高端度假旅游“金三角”,积极推进周公山、大相岭、夹金山、汉源湖等高端旅游度假基地,改造提升碧峰峡、蒙顶山、野牛山、上里古镇、喇叭河、东拉山、安顺场等传统景区。

  不断夯实产业园区基础。全年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加快推进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和扩区升位规划及审批工作,近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加快规划区供电、供水、供气、道路、环保、通信、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张江集团产业科技园区。积极推进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平台—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汉源工业园区、石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推进县域特色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民生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库区加快发展。全年瀑电库区建设投资15亿元。切实做好新县城东西区房建、农村移民住房、农村集镇公建房等工程的扫尾完善工作,加快推进浅淹没区和土地分散整治的后续完善工作。积极实施《瀑布沟电站库区后续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库区交通、消落区、生态恢复、地质灾害治理等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县(区)、市级部门对口帮扶项目。

  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全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8亿元。重点加快城镇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重建项目进度,重点加快市本级和市级列入雨城区的重建项目进度。加快实施28个教育事业重建项目,加快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进度,雅安中学、芦山中学、天全初级中学、上坝小学等项目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实施18个卫生事业重建项目,市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大楼、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国外紧急优惠贷款卫生打捆项目等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市文化馆、天全县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实施雅安市广电中心大楼、石棉文化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名山体育馆、石棉体育场。积极实施《雅安市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着力推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扶贫帮困等灾区发展振兴项目。

  加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全年完成住房投资25亿元(其中:商品房投资12亿元)。市区住房面积217.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100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8万平方米,公租房0.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3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96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张江、领地等商品房建设进度,加快水中坝、姚桥、绕城路、魏家岗等拆迁安置房建设进度。继续加强新(改)建农村机耕道建设,力争解决10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新建沼气池4000口,新增有效灌面1.95万亩。

  各位代表:2011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十年规划的启动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撤地设市新十年的起航之年,雅安进入到奋进跨越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的部署,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