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人 平凡又不凡——我市部分好人好事扫描

来源:
2021-04-22 08:59
浏览:
收藏 打印

好人是一种文化,一种可以感染他人的文化;好人是一盏路灯,一盏可以照亮他人的路灯。

善有善报,是最朴素的价值观。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使一座城市逐渐形成争做好人的道德风尚。

在我们的周围,好人好事不时涌现。他们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也是广大市民崇德向善的榜样。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身边的好人故事,走进他们的世界。

敬业奉献典型

积极参加各类运动的盛奇次(右二)

退而不休  发挥“余热”

  人物名片

盛奇次,女,天全县卫生系统退休干部。曾获“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优秀老年体育工作者”等荣誉。

老有所为

全力发展老年事业

2004年,盛奇次从天全县卫生系统退休。对于闲不住的她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休息,“我觉得我还能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退休当年,盛奇次被任命为天全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从此,她全身心投入老年事业中。

“那时老年大学正处在办校初期,无固定办学地点,学员也不多,可谓是困难重重。”盛奇次说,当时她和时任校长一起积极开拓办学渠道,四处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办校。

经过不懈努力,天全县老年大学终于有了固定的办学场地,学员也从10人发展到200多人,最高峰时近500人。

2010年,盛奇次开始担任天全县老体协常务副主席一职。

2017年8月,老年大学时任校长因病逝世,重担落在了盛奇次的肩上。而随着责任一起变重的,还有她肩上的挎包。

一个普普通通的挎包,却让很多人对盛奇次竖起了大拇指。

“既然是工作肯定就有不能按时吃饭的时候,她的胃不好,包里时常背着干粮和胃药,工作资料更是一叠又一叠。不用打开都知道,我们俗称‘老三样’。”很多同事说,盛奇次肩上的挎包虽然换了很多个,但她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却没有变过。

疫情防控期间,盛奇次通过微信平台、短信提醒、电话通知等,积极引导老年朋友做好疫情防控,并带头为武汉捐款捐物,身体力行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

老有所乐

生活忙碌却充实

盛奇次退休后的生活不但不清闲,反而很忙碌。对此,她认为,“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将老年大学和老体协工作融入一体,认真贯彻“面向基层,面向广大老年人”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本着“愉快、 健身、安全、发展”的活动宗旨,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热心服务老年人和社会大众。

在她的精心组织下,天全县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了太极拳协会、健身舞蹈协会、柔力球协会、空竹协会、气功协会、骑游协会等,长年组织大家开展各类健身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天全县老年体育运动中的太极、气功、空竹、健身秧歌等项目,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这些年,在盛奇次的不断呼吁下,上级主管部门为老年大学投入十多万元用于硬件设施提升。如今,天全县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更加完善,开设的专业班也从2个班增加到12个班。

盛奇次说:“只要还有一点光和热,我都要努力再努力、工作再工作,给身边人带来温暖。”

退休以来,盛奇次一直在用行动诠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好人寄语:在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尽微薄之力,贡献一份力量就是自己最开心的事。

道德点评:盛奇次的那份认真,那份对老年群众工作的执着,令我们心生敬佩和感动,她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老当益壮的活力与风采,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汪广斌(左一)

  平凡岗位书写不凡篇章

人物名片

汪广斌,男,中共党员,宝兴县蜂桶寨乡民治村村委会副主任。入伍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一次,退伍回乡后曾获宝兴县优秀退伍军人、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多角度  展现“硬核”担当

2013年,在村民的大力推荐和支持下,汪广斌被选举为蜂桶寨乡民治村村委会副主任。

汪广斌为何受村民信任?“他退伍回乡后就积极创业,引进各种资源为家乡铺路修桥。我们相信他当上村干部后,一定会带领我们村越走越好。”

群众的期待,汪广斌没有辜负。

工作中,汪广斌始终坚持以诚相待,和村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他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无论是为村民服务还是组织各项活动,他都尽心尽力、尽善尽美。

民治村不少村民说:“有任何困难找他,他都会全心全意帮助解决。”

“有次临近过年,我家养的几十只鸡因为路途不便,一直没有销售完。”该村脱贫户候加英说,汪广斌知晓情况后,就带着亲朋好友来买鸡,很快就销售一空。

心系村民、脚踏实地为村民做事是众人对他的评价。无论工作多忙,汪广斌都要抽时间去看望低保户、孤寡老人。每到节假日,他还会组织村干部去看望他们,送去组织的关心关爱。

  全方位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汪广斌不顾自身安危,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安危放到第一位,用责任与担当谱写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当时他一直带着村干部帮助村民,自己家的难题都顾不上。”不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灾后恢复重建期间,他又全身心抓重建,把握时间节点,注重安全与质量,圆满完成各项重建任务。

脱贫攻坚中,为做好本村脱贫规划,汪广斌认真走访每一户贫困户,深入研究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径,为民治村脱贫奔康出谋划策。

作为村委会副主任,汪广斌立足民治村实际,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和农旅结合观光旅游业,坚持以果蔬种植带动产业发展,以观光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打造以新村安置点为中心的集“农作、度假、采摘、游玩”等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将枇杷采摘、观光垂钓、生态康养、餐饮住宿有机结合,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推动农旅融合深度发展。

为了创造更多的“致富经”,他带领民治村致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把好的经验带回村里。整合村里闲置土地和资金,引导民治村群众入股成立宝兴县换新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村农户入股集资50余万元,流转土地300余亩,用于集中发展藤椒、枇杷种植和修建鱼塘;积极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完善大棚、鱼塘、库房、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使民治新村业态进一步完善。

2018年12月,汪广斌应受邀参加美丽乡村国际博鳌峰会,荣获乡村振兴先锋人物奖。

汪广斌相信,“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平凡的工作也能为农村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好人寄语: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

道德点评: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竭尽全力,是人民的好干部。

孝老爱亲典型


正在厨房内忙碌的黄芳


一人撑起家中重担

无怨无悔照顾公婆多年

人物名片

黄芳,女,46岁,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村民。丈夫去世后,一直无怨无悔照顾公婆,用孝心、爱心、恒心、热心诠释了当代女性最坚强的一面。

  丈夫去世

  她成为家中“顶梁柱”

“我只是个普通人,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黄芳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她从小就懂事乖巧、善解人意。

嫁给丈夫后,尽管只和公婆相处了几个月,但黄芳却获得了他们的称赞,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儿媳。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

2013年,黄芳的丈夫因病去世。而后,两位年迈的老人整天伤心欲绝、眼泪汪汪。黄芳一边强忍心中的悲痛,一边精心照顾老人和孩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此后,除了在地里干农活的时间,黄芳一直陪在两位老人身边,无微不至照顾着他们。

为了更好地照料两位老人,黄芳带着孩子和他们住到一屋,贴身照顾。她每天帮老人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老人的食欲不好,她就换着法子做老人她爱吃的饭菜……

孩子逐渐长大,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黄芳到工地上干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勉强能够维持。

然而一次意外,公婆同时入院。黄芳一人陪伴在他们身旁,每隔一小时就为老人翻一次身,按摩老人酸麻的肌肉。

在黄芳细心照料下,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平安出院。

  言传身教

她给孩子树立榜样

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黄芳虽不愿意多说,但可想而知。“看到别的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再想到自己的生活,也会感到辛酸。” 黄芳说,照顾家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各种苦累、辛酸,黄芳早已习惯,这么多年,唯一让她感到愧疚与欣慰的,便是懂事的儿子。受到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黄芳的儿子从小就十分听话。

“儿子从小就会帮我照顾公婆,有时间还会帮我分担家务,减轻我的负担。”黄芳说,儿子长大开始挣钱后,特别懂事,省吃俭用帮家里偿还了不少债务。

儿媳与孙子的细心照顾,公婆看在眼里、乐在心头,逢人便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好儿媳。”

“能遇到这么好的儿媳,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行动不便的婆婆说起儿媳,竖起大拇指直夸好。

多年来,黄芳始终无怨无悔地照料两位老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周围邻居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好人寄语:照顾公婆和孩子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让我们的家庭不至于破碎。

道德点评:黄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和公婆撑起了一片天,诠释了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博大无私的胸怀。


推着妻子外出闲逛的贾文尊

照顾病妻  诠释爱的承诺

人物名片

贾文尊,男,72岁,天全县始阳镇破磷村村民。从2015年开始,一直照顾因摔倒导致脑梗,长期坐在轮椅上的妻子。

突遇变故

他在绝望中选择坚强

2015年以前,贾文尊家虽不算富裕,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2015年的一天,贾文尊的妻子因摔倒导致脑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长期坐轮椅。

当时,贾文尊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有了轻生的念头。在朋友、亲人的陪伴和劝说下,他最终接受了这个残忍的现实。从此,他振作起来,重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

他每天除了给妻子做饭、喂饭之外,还要帮助妻子做康复训练、按摩、压腿……只要是有利于妻子康复,他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尝试。

妻子心情不好时,贾文尊总是温言细语地陪着她聊天。空闲时,他就带着妻子出去晒太阳,到村里闲逛。经过贾文尊的悉心照顾,其妻病情趋于好转,自理能力也一点点恢复。

不仅如此,家务方面贾文尊也是当仁不让。尽管大男人做家务没有女人般细致,但其妻的衣物、床单始终保持着干净。

为了让妻子更好地康复,贾文尊从医生、书本、电视等渠道了解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病人的科学饮食知识。

  乐观向上

他用行动践行爱的坚守

几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贾文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头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迎接生活。

让贾文尊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一有空闲,都会来帮忙照顾妻子。

贾文尊多年来不离不弃照顾妻子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邻居。提起贾文尊,大家满口称赞:“他的妻子瘫痪了好几年,他能一直不离不弃、全心全意地照顾,是难得的好丈夫。”

面对邻居的称赞,沉默寡言的贾文尊说:“作为一名丈夫和一个男人,这是我该尽的责任和义务。我现在只想尽一切办法把她医好,让这个家保持完整。”

贾文尊的话很朴实。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妻子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好起来。贾文尊对妻子的爱,诠释了婚姻的真谛。6年来,这个年过七旬的男人,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好人寄语:妻子不仅是我一辈子的爱人,更是我一辈子的责任。

道德点评:贾文尊这个平凡普通的男人,用自己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深情相伴,每时每刻的照顾相守,克服一切困难,深情地演绎了爱情的诺言,也朴实地诠释了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间真情。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默默坚持,带给身边人道德的养分、生活的暖意。

  本报记者  郑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