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法春风吹满地 善治硕果遍雅州——我市“十三五”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来源:
2021-04-20 10:05
浏览:
收藏 打印

法,国之重器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凝聚社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

“十三五”,是我市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

五年来,雅安依法治市步履铿锵,法治力量推动着社会稳定与进步、发展与转型,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

五年来,我市坚持将法治雅安建设放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来谋划推进,依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依法治市质效、推动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号角声中,法治雅安结出了累累硕果,打响了“尚法为雅·善治为安”的法治雅安品牌。

科学立法

夯实法治雅安基石

2015年,雅安成为全省首批获得行使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

立法是法治的龙头,质量是立法的关键,而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立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针对我市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方面,及时通过立法,推动解决问题,保证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17年7月20日,我市第一部实体性法规——《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从立项到颁布,历时1年,期间经历了市政府起草、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二审、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等6个阶段,形成书面材料百余份,严格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确保《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

召开《雅安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立法座谈会

《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作出新村管理的法治探索,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的充分肯定。《法制日报》《人民权力报》《四川日报》以及人民网、立法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2019年1月1日,《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探索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的结晶,突出江河干支流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强化了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职责。该条例实施后,《人民日报》对此作了题为《把河水还给河道》的重点报道。

2020年1月1日,《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1月1日,《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正式实施;2021年4月1日,《雅安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随着一件件立法成果应时而生,一个个法律空隙被及时填补,夯实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坚固基石。

依法行政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核心是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应做好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取消和调整工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等情况,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流程整合,扎实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

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类似“人民公仆,为民解忧”这样的锦旗,悬挂在各个窗口。

近日,市民刘远辉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感受深刻。“办营业执照太方便了,前天我在网上提交资料,今天过来就办妥了。”刘远辉感叹地说。

市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

市民要办理营业执照,只需要在四川政务服务网提交资料后,1天时间就能收到反馈,企业开办时间从过去需要15天到20天,缩短到现在1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近年来,我市为进一步优化精简企业开办环节,目前已将社保登记合并到营业执照办理环节中,办理时限缩短,企业办理事务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据悉,自从优化企业开办环节后,90%的企业开办实现当天办结。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让群众少跑一次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的愿望悄然实现。

“平时要上班,只有周末才有时间来办事,现在这里周末也有工作人员,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市民张宇身份证遗失需要补办,她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前往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了解张宇的情况后,值班民警很快帮她重新补办了身份证。

周六延时办理、特殊人群绿色通道、节假日“预约服务”、8小时以外“延时服务”、重点企业“上门服务”、重点工程“跟进服务”等系列特色服务的开展,让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晒出权责“家底”,推进权力“瘦身”,跑好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百米”……一场场刀刃向内、自我加压的政府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法治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可触可及。

公正司法

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蓝天碧水青山,雅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常年处于全国前列,这不但是雅安人的骄傲,更为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滋润的生活。

为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雅安将司法的力量注入环境保护之中。

2017年7月,雅安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环资案件提级管辖首批3个试点地区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环资犯罪案件提级管辖试点工作。同年1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四川唯一一个“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深化“1+8+N”模式,打造“一县一基地、一县一品牌”;协同8个市(州)中院和2家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岷江流域环境资源跨区域一体化保护机制;推动首批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法庭,并率先敲响大熊猫国家公园专业法庭专业司法保护的“第一槌”。

设立“长江中上游(大渡河、汉源湖段)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启动建立以“司法保护实践基地”为核心,“环保旅游法庭+集中补栽补种示范点+生态修复放流点”的“一带三”司法实践基地。

人民检察院深化公益诉讼改革,以自然保护区、重点江河流域、产茶区、工业园区为中心,涵盖线索收集、法治宣传、工作预警等职能,在全省率先建立20个公益诉讼工作站;建立川西片区首个满足土壤、地表水、空气、食品药品等范围基础检测需求的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聚焦污染防治、网络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00余件。《雅安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与探索》入选《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20)》。

这些,正是雅安通过生态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一个个缩影。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设立未检专门机构,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机关的检察职能,运用惩治、预防、监督、教育等方式,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机制,以全面的综合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自2018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并构建以110指挥中心为主体,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积极构建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体系。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提升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大力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并以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为契机,实现“法治进校园”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全民普法

增强群众法治观念

“奉法者强,明法者进”。

普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不断巩固扩大普法阵地,普法依法治理成效显著,基层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日益提升。

每年3月“法治宣传月”活动期间,我市相关部门都会深入各县区、乡镇,对群众开展集中性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与法律“面对面”接触、“零距离”受益。

雨城区司法局在小区开展法治扶贫宣传活动

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职工学法、法律顾问、公益普法制度“四个健全”,组织评选雅安十大法治企业家,开展企业“法律体检”,将车站、医院等人流密集窗口单位、公共场所作为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悬挂法治公益广告、标语。

在乡村,推进落实“六个一”工程,在村(社区)建立普法小分队、制定一部村规民约、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建设一个法治宣传栏、建一个图书室(角)、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

在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开学法治课教育、宪法进学校等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面对不同对象,用最合适的方式走到群众身边。

“七五”普法以来,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法治示范县(区)3个、法治示范乡镇(街道)3个、依法行政示范单位11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6个、依法治校示范学校8所、诚信守法示范企业9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建成市级法治县(区)6个、法治示范乡镇29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92个、依法治校示范学校42所、诚信守法示范企业27户。我市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而比数据更有力的,是每一个人的切身感受。

沐浴着法治春风的雅安,处处显现出知法守法遵法用法的氛围。法律得到了人们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群众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基层治理

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法令既行,无往不胜。法贯之于基层则基层兴,法严之于基层则基层稳。

基层是国家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法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动能,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作。

培养法律明白人——解读《芦山县基层治理“三治”知识读本》

芦山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震中,两次地震给芦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兄弟(市)州的倾力援助、社会各界的大爱帮扶下,灾后的芦山县建成一个个新村聚居点,受灾群众住上新房子、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但新村聚居这一新的生产生活模式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芦山县在实践中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三治”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1+8”模式,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芦山县“1+8”基层治理实践经验经总结提炼形成制度机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发文,在全市推广实施。

宝兴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多种自然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地区。2019年,宝兴县组建了“平时为民、灾时为兵”的志愿消防速报员和“轻骑兵”队伍。 

这些“轻骑兵”建立起了“大灾自动集结、小灾双向通信、定点按需召集”和“平时联训、战时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期间即时响应、快速出动、发挥实效。发生各类自然灾害时,“轻骑兵”骑手自行前往指定地点集结,组成县级“轻骑兵”前突小队,进入灾区腹地,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向各级报告灾情。

宝兴消防“轻骑兵”

宝兴县遭遇自然灾害成为“孤岛”的局面从此被打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此有了保障。宝兴消防“轻骑兵”队伍建设经验也被国家应急管理部在全国示范推广。

雨城区“街长制”、名山区“茶源义警”、天全县“藏汉双语调解”、荥经县“四长制”网格化管理、汉源“三创四化五联”机制、石棉县“五单”工作法……五年来,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形成不少成功经验。

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2020年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要点》、“雪亮工程”、“慧眼工程”……逐步深化的城乡基层治理,为平安雅安建设提供内在动力。

法治,正逐渐成为我市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回首“十三五”,一切为了人民,聚焦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是法治雅安无处不在的烙印。

望征途,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各领域全过程,为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法治雅安始终不变的底色。

本报记者  鲁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