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特派员成为科技扶贫生力军 石棉县提高产业扶贫科技含量

来源:
2020-07-09 00:42
浏览:
收藏 打印

自脱贫攻坚打响以来,石棉县与中科院、川农大学、省农科院等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坚持并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投入专项资金234万元,在贫困村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打造了黄果柑、核桃、中药材、蔬菜、草科鸡示范片和枇杷新材料试验园,解决产业扶贫技术问题28个、推广新技术13项、推广新品种39个。至今在贫困村新发展优质果蔬基地1.8万亩、畜禽5.6万头(只),发展庭院中药材、蔬菜、花卉等4322亩,使主要特色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3.4%,新型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84.5%。提前两年全面完成26个贫困村、2个插花式非贫困村和2400多名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任务。去年7月,石棉县在总结前四届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扩大组建了第五届科技特派员队伍,并创新构建了农业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分设了黄果柑、枇杷、干果、中药材、蔬菜和草科鸡6个产业科技服务组,担负起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重任。

让科技成为产业扶贫的尖兵。一是针对基层农技人员专业技能单一,高复合型人才较少、产业扶贫任务艰巨而科技扶贫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从2015年起将科技特派员工作重点转向科技扶贫工作,组建了农业产业综合技术科技服务团,实施贫困村特色产业基地化建设与科技扶贫示范点建设项目,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成片推进”的产业扶贫思路,突破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局限性,促进骨干科技力量向贫困村深度延伸。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团科技创业行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技能扶贫作用,通过建立完善选派机制和奖励措施,在川农大、省农科院聘请首席专家团队,深化院(校)县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并与县内科技特派员一道入驻贫困村,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立足村情建立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的融合架构,制定实施各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因村因户施策,推动科技入村入户。科技特派员立足村情,分产业、分区域、分品种编制科技培训课件,聘请高级专家破解技术难题,大力开展农民夜校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实现了科技入村、技术入户全覆盖。

让科技成为产业融合的溶剂。科技特派团队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抓手,按照“绿色发展、扩面增效、品位提升”要求,积极探索“林+畜、林+菜、林+果、林+药”种植模式,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使全县黄、枇、核、药、鸡五大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以种带养、以养带育、果蔬复合、菜药康养、生态循环”的复合经营模式。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塑造新农村新农业新业态,使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农旅融合旅游产业链,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提升美哉生态旅游环线品位和“安安松”生态旅游环线。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75家益农信息社,推广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和信息数据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让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发展。

让科技成为资源配置的配方。科技特派团队积极培育创新农业创业型人才和先进实用人才,推广新型农业合成技术,重新构筑县域特色农业果品、菜品、食品、肉品、药品等农产品对外供应链,充分发挥黄果柑、枇杷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收目标。创新科技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促进科技带动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重点贫困村、现代农业园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聚集,摸索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特派员+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采取企业带村、主体带户、股权带社、大户带人的“四带”措施,依靠科技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