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9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18-01-17 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邱羿方、秦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第39号建议)收悉,经商市扶贫移民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宣传与实用技术培训问题

增加贫困劳动力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对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综合运用新闻媒体、人力资源网站、基层就业劳动保障平台等宣传工具和载体,采取群众夜话等方式,逐户开展方针政策、先进经验、典型事迹等宣传引导,鼓励群众消除负面情绪,树立信心,不等不靠,自主脱贫。今年年初,利用“春风行动”等活动载体,组织贫困户专场招聘会9场,发放宣传资料2.4万余份,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成功介绍151名农村贫困人员实现就业。扎实推进“五个一”联村驻村帮扶工作,落实驻村农技员,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去年以来对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3万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935户,增强了贫困户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动力。人社部门积极配合,协调优质培训资源,共同开展了果树种植、茶叶采摘等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通用知识,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现场培训产业技能等环节,确保培训实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提振信心,与相关部门加强分工合作,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贫困劳动力主动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二、关于开展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

职业培训在就业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去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齐心聚力,以三个精准为工作指导原则,密切结合地方实际,采取多项举措,实施有针对性的各类职业培训3200人(次)。

(一)精准识别。建立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动态管理系统,2016年上半年,举全系统之力,逐户开展信息调查,全面掌握贫困人口个人基本信息、劳动能力、困难状况、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实行动态管理。全市实际登记入库1039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13013人,其中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2000余人。对掌握的信息进行了逐一分析,分类归纳,根据每个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找准脱贫培训的发力点。

(二)精准施策。一是拓展培训项目,针对贫困劳动力文化基础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争取省厅支持增加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开展中式面点、病患护理等实践操作培训。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引导性创业意识培训,开设电子商务等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培训项目,组织开展茶叶加工、根雕、竹编等有地方代表性的劳务培训品牌。二是创新培训方式,针对我市贫困劳动力相对分散、组织难度大的情况,动员和组织培训机构进村入户开展流动式培训,协调相关部门实施就近就地培训,各县(区)重点围绕本地产业实际分类开展农产品加工、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开设扶贫专班等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工作目标。

(三)精准服务。为确保贫困劳动力安心参加培训,给予每人每天50元的交通、食宿补助。对有创业意愿、参加了创业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及时提供创业指导和实用技术服务,为实现创业的劳动者落实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支持。综合运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培训就业无缝对接为工作主线,探索更加有效的培训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三、关于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问题

贯彻落实雨露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教育扶贫工程等政策,助推贫困家庭子女学习技能。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享受助学金、免学费等国家资助政策,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还可享受扶贫助学补助,2016年以来,共有306人(次)享受相关补助,其中技工学校学生11人(次)。实施“百工技师工程”,面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全程优质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全市共有26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通过面试考核和组织审核,进入成都机电工程学校读书,并享受每生每年8000元的生活费补助。积极实施“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基本可免费就读技工学校。将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鼓励、引导青年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并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服务。

下一步,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学习技能,成就梦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