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芦山教育砥砺奋进构建振兴发展新格局

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7-10-31 13:1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芦山教育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核心,以《芦山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引,以高中教育为龙头,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规范办学水平,着力构建结构合理、条件完善、机制科学、队伍过硬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教育基础不断夯实,教育结构更加优化

“育基础不断教育系统灾后重建,投入资金6.3亿,建设项目58个,维修加固校舍12.7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9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658人,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3.93万平方米,配置图书35万余册,装备电脑2000多台,装备数字化教室374间,学校设备设施和图书信息化管理等教育装备实现了改造升级,校点布局更趋合理,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县城三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三所中学均衡分布新老城区,各乡镇至少有一所中心校和中心幼儿园,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教师均衡分流,学校划片招生,小升初机选入学,设备设施按照省标配置,各学校均衡发展,良性竞争。2016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部实现食堂供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标,县域校际均衡差异系数进一步缩小,被教育部综合认定芦山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评估标准。

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强教成为主流

招聘补充师资队伍,创新队伍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以“两学一做”为载体,典型示范带动,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强师风,培优学风,树好校风。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优秀教师43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28人、市级优秀教师73人。针对教师队伍现状,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师培训,促进队伍专业成长。每年开展教师暑期学习、业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上岗前培训,确保每位教师至少轮训1次。今年以来,我县举办了校长论坛,促进校长交流与专业成长;为培养校长后备人才,确定了全县的后备校长队伍并开展培训;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2017年还开展了第八届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按照“优化结构、合理流动、稳定大局、立足长远”的原则,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教师支教机制,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近三年来,交流教师校长300余人,新补充教师112人。

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明显回升

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启动了1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建工作,4所“公助民办”幼儿园运行良好,县城3所幼儿园分别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在教学管理、教师培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促进了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

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建立以县级教研为龙头、片区联校教研为纽带、学校校本教研为基地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近三年来,全县有3个学科被评为市级特色学科组,6个学科被评为县特色学科组,芦山县幼儿园被推荐为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

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县委县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学校运行经费上保障兜底,深入推动高中教育改革。柔性引进高中校长,规划高中教育发展蓝图,量入口为出口改进评价机制,权力下放至年级组改进管理机制,破“大锅饭”改进绩效分配机制,能上能下改进用人机制,形成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良性的工作竞争机制和学习竞争机制。在生源大幅外流、入口成绩特别不理想的劣势下,高考成绩逐年回升。

四、教育内涵不断丰富,教育公平全面保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以文化校园、艺术校园、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芦山县第二初级中学的“感恩文化”、芦阳镇第二小学的“创客空间”、隆兴中心校的“科技创新教育”逐渐发展成了学校品牌。隆兴中心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得到省教科所专家高度肯定,在“四川省小学科学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被认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可借鉴性和鼓舞性”。芦山县芦阳第三小学以开放、自主、发展为理念打造特色校园书屋,被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质装备管理指导中心评为优秀图书馆,授予“芦山县芦年四川最美校园书屋”称号,并入围“号,并入年全国最美校园书屋”。芦阳镇第二小学入围全国文明校园候选名单。

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了三残儿童入学保障制度,保障了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三残”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实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专项资助、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均已落实到位,扶贫资助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年来,减免1041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87.6227万元;补助1428名普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共166.6万元;免除1613名普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共70.242万元;受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1112份,发放助学贷款800多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