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石棉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后发追赶硕果累累

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7-10-31 13:13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棉教育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科学重建、城乡均衡、特色突出”工作思路,明确“以基础教育为先导、以项目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教育保障,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目标,实现“两轮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等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一、紧抓两轮重建契机,教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石棉是四川省西南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县,是进入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的交汇点,同时也是移民工作县、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长期以来,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口结构,导致教育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慢。地震发生后,石棉紧抓两轮灾后恢复重建机遇,“震发生后,地震灾后重建中实施38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奖金2.07亿元,新建校舍11.51万平方,购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1.04万台(件套),图书8.8万册。“册。“套”芦山地震后实施项目25个,投入资金1.2224亿元,新建校舍4.7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3.08万平方米,购置教学设备226台(件套),全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藏彝学子在安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送出朗朗的书声。

二、财政投入逐年递增,全面保障教育基本均衡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2012年至2014年,县财政对义务教育拨款增长分别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14.05、27.36、0.59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增长17.5%和23.3%。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增长比例分别为0.79%、2.94%、4.67%,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增长11.8%、9.3%。同时,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义务教育的资金按比例提取,全部拨付到位;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部拨付到位;土地出让收益金按比例提取用于教育,全部拨付到位”。以上教育经费均按年度结算,做到了专款专用,无挤占、平调、截留、挪用情况。在2016年底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得到肯定。

三、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学校规划布局逐步合理

石棉系典型的河谷地带,平坝面积不足县域面积3%,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最平整、最安全的黄金地块用于学校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筹集资金2800万元开展征地拆迁,新增教育建设用地314亩(针对城区小学场地不足的问题,县上出资1000多万元,将位于城中心的原县中医院和县稽征所拆迁后商业价值达2000多万元的地块无偿划拨给学校;针对学前班挤占小学教育资源的问题,划拨原县气象站土地12亩用于西区幼儿园建设;针对高中教育短板问题,在向阳开发区征地170余亩用于石棉县中学高中部建设,规划新建校舍及辅助用房97000余平方米。针对城镇化进程趋势,均衡城区教育资源,形成了镇小、希望、联合三小“三足鼎立”,石棉县中学、七一中学、民族中学、城北中学四中“四轮驱动”的办学态势。针对县域山村人居分散的实际,恢复了部分教学点,并将乡镇中心小学全面办成寄宿制学校,保证低龄儿童就近入学和城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规划调整,全县校点布局更趋合理,城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

四、科学配置教学设施,教育软件达到国家标准

石棉县在薄弱学校改造、灾后恢复重建配套建设、国培计划等项目建设上,不断强化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软件配套及教师业务提升。筹措教育经费3200万元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设施配置,建成数字化教室372间,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班级全覆盖。按最新标准配足配齐了全县中小学校学生电脑、图书等学科教学设备,均衡了全县教育资源。为乡镇中心学校添置新型厨具、卫浴及学生游乐设施540余套,提升了全县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开展学校“三防”建设,实现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全覆盖,特别是校园监控系统,实现了立体化全覆盖。筹集资金100万元,在石棉县中学建成雅安市第一间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以数字化为主导,将传统的讲授式模式转向了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五、定点联系帮扶主导,薄弱学校综合实力提升

建立薄弱学校定点、精准帮扶机制,不断缩小校际差别、城乡差别。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中小学校制度,突出县委主要领导联系“最边远、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最高”的栗子坪彝族乡中心小学和草科藏族乡中心小学等校,县政府主要领导联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比例最高的城北中学和联合小学等校,以县委县政府牵头联系帮扶,提升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学子就读学校综合实力为发展主线,教育局“领导包片、股室包校”的联系帮扶学校制度,全面贯彻落实薄弱学生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不足与短板,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在教育经费和人事调配上,向薄弱学校倾斜。对于部分办学规模小,生均公用经费较少的学校,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给予2联系万元的办学经费补贴;在教师调配中规定,城区学校调入教师时,薄弱学校有优先选择权。

六、强化少数民族关爱,实现教育最大民生普惠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739万元,完成4所少数民族乡镇中心幼儿园4440平方米校舍建设、购置设备557件、图书3000册;规划资金840万元在建幼儿园3所,校舍1970平方米、图书3000册、设备4200件;规划资金1860万元,启动3所幼儿园建设, 校舍5100平方米、设备及玩具9000件;加强基础建设,缓解学前入园难,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2%以上。规划富余校舍145间,改建乡镇学前教学班69个,投入资金699万元,受益幼儿1380人;组织双语骨干教师定期送教到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教学点,听、评、议交流双语教学,加强语言过渡班教学研究;组织语言过渡班教师省、市、县业务培训每年每人一次以上,覆盖率100%;落实双语教师待遇,研究制定语言过渡班综合考核办法,对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班级文化、教学研究等方面综合考核并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