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蜂桶寨国家级保护区地质背景

来源:蜂桶寨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7-07-12 16:3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台向斜与川西地槽的交接带,是扬子古陆西北缘,全境为龙门山褶断带所控制。保护区长期以来经历地壳运动和剥蚀夷平过程,方形成了今日的地质地貌形态。元古代晋宁、澄江运动后,宝兴背斜形成“宝兴杂岩”,北东方向在地质史上不断隆起。在隆起过程中,由于岩浆填充,保护区生成大型含钾岩石和石棉、铬、铜、镍、铁等矿物。沿背斜线脊线出露的古隆起,长时间露出水面,有“宝兴古隆”之称。

早古生代由于加里东运动,保护区下沉为海,直到古生代晚期华力西运动后又隆起,生成碳酸盐岩,石膏、锑、铁、石灰石、铝土和煤。保护区缺失石炭系,泥盆系盖成十分发育,最厚可达数千米,且化石丰富。区内有上泥盆系统沉积的赤铁矿和中、下泥盆统热液填充的铝、锌伴生矿。

中生代三叠纪印支运动兴起,保护区于晚三叠纪结束海浸历史。龙门山褶断带表现剧烈,三叠纪以前的地层全部被褶皱。剧烈褶皱断层作用促使走向向南的大规模滑动,生成金汤弧构造。原来隆起的单背斜成为复背斜;原来的拗陷成为复向斜。老断裂复活,新断裂出现,形成北川-宝兴断裂。深断裂岩浆侵入,区域变质由前山至后山逐渐加深,形成中型大理石矿。在强大外力的逐蚀下,元古代基岩出露地表,被李四光命名为“宝兴杂岩”。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宝兴背斜挤压强烈,断层十分发育,经剥蚀侵蚀,形成“飞来峰”的孤山。

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使川西北高原整体抬升,进一步褶皱隆起,出现龙门山褶皱带构造变形。这主要是由系列高度冲断层自北向西向东南不断仰冲,从而出现迭瓦式的断层群构造。第四纪以来,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川西抬升加快,进一步褶皱、隆起。上升过程中,一方面遭受剥蚀形成第三级夷平面,另一方面河流进一步下蚀形成今日的深切“v”形河谷,切割深度600-1 000米之间。由于上升运动的间歇性,沿河谷地带形成1-3级堆积阶地,侵蚀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阶地倾斜方向与河水流向基本一致。

保护区地处龙门山褶断—推覆构造带的南段,是四川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两大构造单元的分区断层(五龙冲断层和双石冲断层)的通过地带。这里地壳运动活动频繁,是“宝兴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