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雅办发〔2016〕58号)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06-30 16:5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雅安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

雅安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雅安素有“民族走廊”“天然氧吧”“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美誉,中医药健康服务有较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发挥雅安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雅安从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6〕6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三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激发雅安中医药健康服务潜能,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构建雅安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医药互动、弘扬特色、创新发展、服务群众”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增加市场供给,满足多元需求,提高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中医医疗服务为基础,拓展中医养生保健、养老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业,带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与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为提升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雅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和产品市场化,在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成为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雅安从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变。

——形成多元化中医基本服务格局。到2020年,建成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体,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县级全覆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格局。基层中医服务量达到45%。

——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到2020年,构建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知名企业(机构)实现规模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单位等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形成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融合远程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市场化服务新业态。

——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到2020年,构建以中医药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为平台,以道地中药材、优势资源和中成药大品种为龙头,以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保健食品、中医药文化产品和中医康养旅游为基础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体系。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能力。到2020年,构建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品、服务品牌和企业。精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中医药对外交流实现突破。

——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政策基本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中医药服务型人力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地方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创新活力强、行业自律好、政府监管有效的发展环境。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资源优势,与社会资本联合举办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的养生中心、疗养院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到2020年,以县(区)为单位,争创1个以上省级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2个以上省级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机构。

拓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涵。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特色服务。鼓励中医医院利用品牌管理和技术优势与健康地产开发商、民营医疗机构进一步合作。鼓励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到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或完善治未病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建立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指导健康体检机构规范开展中医健康管理业务。到2020年,选择2个以上社区开展试点。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开展个性化中医健康干预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实施“三名”(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大力实施“名院”战略,树立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突出“杨氏”“陈氏”骨科特色优势。打造中医“名科”,重点加强县域内发病率和近3年来市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的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突出“名医”效应,提升雅安名中医在全省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支持跨区域医疗机构通过帮扶和合作方式,开展连锁经营或组建联合体。

强化基层中医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角建设。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到2020年,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中医医院标准,85%的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50%以上的县(区)建成(或正式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通过医院管理集团等多种形式,在明确责权关系的前提下,探索业务合作的有效形式和具体途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肛肠、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加快发展个体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在市场准入、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同等政策对待。

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优化就医流程,为群众提供养生、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个性化医疗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健全中医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鼓励中医执业医师有序流动。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到2020年,促进2所以上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和4个以上县(区)开展县乡一体化探索和实践。

(三)切实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加强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三级中医医院均设置规范的康复门诊、康复功能治疗区和独立的康复病房;二级中医医院均设置或明确康复科。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康养机构。

提升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特色康复科建设。鼓励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教学校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建立多层次中医医院、社区康复机构的帮扶和双向转诊机制。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与民政部门、老龄工作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养服务。鼓励病床使用率在45%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拓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合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康养协作机制,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医养服务。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基于中医药的新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研究。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和老年病房,70%以上县(区)级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药诊室。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等医养服务机构。培育中医医养融合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

(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运动健身和健康旅游产业。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集中整理中医药文化地方特色专著。实施濒危中医诊疗和中药炮制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据《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要求,推进中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活动、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力争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雅安主基地”打造为省级或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基地,融合社会文化资源打造中医文化,提升中医药强市的文化软实力。

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抢救、挖掘和推广具有雅安特色的传统运动健身项目。推动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祛病延年为主题的健身培训、咨询等服务。普及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充分发挥雅安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重点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生态旅游、中医药资源科考旅游、中医药观光旅游等。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面向市场,开发以提供高、中端中医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医疗旅游产品。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建设,打造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医疗和中医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鼓励旅行社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并推出主题线路。发挥中医药文化底蕴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等的优势,培育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综合体。将中医药文化元素与城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主题酒店、主题公园、名街、名镇、产业园。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支持举办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

(六)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积极配合省中医药管理局遴选建设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示范县。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发展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业。推动在现有动植物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繁育、可持续采集管理、野生变家种和寻找替代品等研究工作。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使用等全产业链开发,培育道地中药材大品种。

加快中医药及相关衍生品研制和应用。以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指导加强中药新药开发,形成规模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物生产、新药研制的中药产业链,促使药材加工业快速向养生食品(药膳)、中医药保健食品、功能型化妆品、日化产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的领域拓展。积极申请荥经天麻、石棉八月瓜等药材获准新食品原料。推动中药工业实现药材来源基地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检测手段科学化。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实现中药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支持对临床需求量大、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大品种进行新剂型、新标准与适应证的二次开发。鼓励开展中医诊疗设备及器材的研制、评价及应用。支持亚健康检测、干预及保健产品的研制、开发、评价及应用。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相关服务产业。以中医经典名方、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为基础,研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制定院内制剂市内调剂使用政策。依托市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药制剂配制中心,促进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在市内调剂使用。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或明确以药膳为主的营养膳食科。支持有条件的医院、企业开展药膳(食疗)标准方案与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打造中医药药膳餐饮连锁企业。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打造国药文化产业园,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开展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服务,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健康服务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产业孵化器建设。鼓励科研、企业资源共享,推进要素集聚,打造中药材研制、生产、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                                                                  

(七)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构建雅安中医药服务贸易体系,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品质。拓展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医药合作,搭建中医药现代市场营销平台。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引进来”。整合中医药优势资源,依托高校、研究中心和中医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为市外来雅人群开展中医医疗、康复、健康养生等中医药保健服务。吸引优秀大学生来雅安接受相关培训和临床实习。以中医药产业和专业市场为依托,巩固并拓展我市中医药合作领域,搭建与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省级单位合作平台,提高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

三、政策措施

(一)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和互为前置的审批环节,不得新设前置审批事项或提高审批条件,不得限制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除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外,对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实行属地化管理,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中医专科医院(含美容中医医疗机构)、疗养院、康复医院等设置审批由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由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

(二)完善财税价格政策。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对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举办者的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且能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按规定获得财政补助,其专科建设、人员培训等可由同级政府给予支持。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三)完善中医药保障政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项目,县(区)级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济、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在城乡居民医保和药品目录调整时,同等条件下,我市符合规定的中药制剂、新药、独家品种和大品种优先纳入,并支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完善中医医院院内中药制剂的调剂使用、中医人员的执业、中医药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中医预防保健等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四)加强用地保障。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的衔接,优先保障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符合规划用途的可优先用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用地。经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社会办中医项目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按相关规定配置中医药健康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五)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经营、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和公立医疗机构联合发展中医药服务,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医药健康服务融资进行担保。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中医药健康服务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及时解决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和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6〕69号)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市卫生计生委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市发展改革、科技、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粮食、文体广新、卫生计生、旅游、食品药品监管、统计等部门各司其职,扎实推动落实本规划。各县(区)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完善标准和监管。配合省中医药管理局做好中医药健康服务规范、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推广应用工作。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引入认证制度,通过发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第三方认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领域,制定并落实服务承诺、公约、规范。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重点监管服务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中药广告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监管。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引导行业自律。

(三)加快人才培养。

加大中医药健康服务拔尖人才培养。培养推荐国医大师候选人,集中力量培养推荐中医药学术技术引领人才,打造出一批以国医大师为首、名中医领军的在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水平有突出优势及较高影响力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雅安中医药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着力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思维能力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科普宣传、贸易等复合型人才。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企业家。

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职业培训。促进有条件的高校在雅安按照国家新修订的专业目录,设立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加快发展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强化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中高职院校之间开展合作和联合办学,设立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老年医学、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专业以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要。着力培养中药栽培、鉴定、炮制等从业人员。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认证鉴定规模。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实施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支持各种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加大雅安特色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