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王砚香:“现在路通了,背篓精神仍在传承”

来源:市供销社 发布时间:2014-11-06 10:2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房山县黄山店是“背篓精神”的发源地,当年在黄山店分销店负责人王砚香的带领下6名职工在这里为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笔。虽然,现在黄山店分销店已经没有了,但82岁的王砚香对那段经历仍然念念不忘,他翻开了老照片和早年收藏的剪报,讲起当年的事如数家珍,那段红色的回忆永远无法在王砚香的脑海中褪去。

“艰苦的路我们不走,群众就得走”

1958年,北京市房山县黄山店村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按照“三上山”(人上山、畜牧上山、生产资料上山)的战略部署,生产大队与群众全力开垦荒山,开展农业生产建设。黄山店地处深山,沟壑纵横,7个生产大队的540户社员、2800人,分居在35条山沟里和十几个山坡上,同时还有十几户牧羊和护林的社员,独居在高山上。村和村之间抬脚就是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作为村中唯一的供销社分销店,社员买东西只能请假下山来买,住在高山上的社员清晨出门,等买好东西回到家,也快日落了。有时,阴雨天山路湿滑,大雪天看不见道路,社员下山也很十分困难。

在得知社员与群众的困难后,黄山店分销店的负责人王砚香提议将生活中所需的煤油、酱油、针线、成药等各类商品送上山,帮助大家节约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几经讨论,王砚香主动挑起重担,带头为社员和群众送货上山。由于山路狭窄崎岖,有的地方还需要攀爬,运送商品的工具只能选择用背篓装载。就这样,王砚香与6名分销店的职工每日轮流为山上的生产大队和群众运送商品,将商店背在了肩膀上。

时间久了,有些分销店的职工产生了意见,有的说:“山路难走,我们别背油盐酱醋这些沉东西,既费力却又买不了多少钱。”有的说;“背一匹布只有几斤重,可以卖几十块钱;背一百斤盐挺重的,才卖13块钱。”大家认为,山路难行,背些价钱高的商品,一趟可以卖几百元,这样才值得。王砚香听到这些意见后深知大家的辛苦,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背篓上山销售就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支持生产建设,只要是对生产建设有利的,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我们背上去也是值得的。这艰苦的路,我们不走群众就得走,我们一个人走一遍,就免得群众很多人都走一遍。”听了王砚香的话,职工们统一了思想,也坚定了背篓上山销售的信念。

“只要群众有需要,不管多难我们都尽力满足”

在谈论到为群众提供服务是否辛苦时,王砚香翻开了几张老照片,照片上正是他当年走山路为群众送货的场景。王砚香坚定地说:“为了方便群众,我们都不辞辛苦,只要群众有需要,不管有多难我们都一定尽力满足。”

在1958年到1965年的7年时间里,王砚香与黄山店分销店的职工们,不畏风雨每天坚持为山区的群众送货,大到上百斤重的水缸,小到几分钱的绣花针,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他们一定满足需求。此外,为了方便群众,在不损坏商品完整性的条件下,王砚香采取了拆、数、裁的销售方法。成盒成包的商品可以拆零的就拆零供给,论斤论两的商品也可以按个数供应。一分钱的买卖,一天不管有几次、几十次,他从不嫌麻烦。

此外,只要有利生产,王砚香连理发的事也会管。有一次,他背着背篓到离黄山店18里地的山村葫芦棚去送货。送到半路,看到几位社员空手向黄山店走来。王砚香想:现在山里的农活正忙,他们成群搭伙下山干什么呢?临近了,他高声问:“下去干什么?”“到黄山店理发去。”几个人同声回答,王砚香边走边想:黄山店那个小理发馆,只有一位理发员,大伙一等就是大半天。社员们下山理发,不但不方便,而且会影响生产。他想:要是我学会理发,连供应,带收购,还管社员理发,社员不就方便啦。

于是,王砚香就利用业余时间练理发,在理发技术熟练后,他每次上山时,背篓里就装了一把理发锥子和一把剪刀,向社员们传授理发技术,使每个山村都有人学会了理发,从此以后社员们理发再不用往山下跑了。

“背篓虽然不好找了,但精神仍在传承”

1992年年底,王砚香正式退休了,可是退休后的王砚香仍然十分关心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我每天都会看报纸,当在报纸上看到有关供销合作社的消息时,我会认真的读完。”王砚香笑着说,“对供销合作社的这份感情已融入血液中。”

除了看报纸外,王砚香有时还会翻看当年的工作日记。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上个世纪60年代的工作日记,他至今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工作日记的头几页,是他当年摘抄的焦裕禄日记,这是王老当年用来激励自己的。

翻阅王砚香的工作日记,看到最多的是一组组的数字,其中有生猪收购价格,生猪奖粮标准,活山羊、活母鸡收购标准,内销核桃标准,出口核桃标准等等。“当年在供销合作社搞收购,本子上记录的是市里制定的价格,叫做‘明码标价,公之于众’。可别小看这一组组数字,它可是当年连接党、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啊。” 王砚香说,“市委市政府对山区农民的一些政策,往往就是通过供销社宣传出去的。现在背篓虽然不好找了,可是背篓精神人们并没有忘记,背篓精神仍在一代代的传承。”

2009年12月27日,在“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活动颁奖典礼上,王砚香获得了“文明传承奖”。现场放映的一段电影《红色背篓》的片段,勾起了老人数十载的记忆。王砚香在现场激动地说:“现在路通了,精神仍在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