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贫困群众 助农销售产品——名山区教育局助力车岭镇岱宗村脱贫攻坚见闻

来源:
2018-10-15 09:34
浏览:
收藏 打印

岱宗村村民们将南瓜集中在一起,方便售卖。

名山区车岭镇岱宗村是该区42个贫困村之一,由于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畅,加之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对匮乏,以致丰富的土地、人文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该村产业规模小、布局不科学等现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岱宗村在帮扶单位名山区教育局的帮助下,积极寻找发展的路子,根据该村实际,将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现已发展蔬菜种植200余亩。其次,进一步加深农、林、牧产业结合,全方位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岱宗村已于2017年完成“户脱贫”目标,并拟于今年实现“村摘帽”。为了保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岱宗村的村干部、帮扶人员及帮扶单位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积极助力该村脱贫攻坚。

扩大规模

持续“造血”助力脱贫

10月,我市各地陆陆续续进入了深秋季节,清晨的山风吹在人身上还有些刺骨。9日,早起的村民段桂贞理了理身上的衣服,收拾好后如往常一般来到田地里查看自家种的蔬菜。

早于2015年便摘掉贫困“帽子”的她,为了不返贫,跟着村里继续发展一些能够促进增收的产业。其中,在该村产业合作社的支持下,利用合作社租用土地种植或农户们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种植的南瓜产业,便是其中一项。

今年5月,岱宗村产业合作社种下了新引进的南瓜品种:南瓜王。作为一项短、频、快的产业,南瓜基本上5月左右便可成熟,并且所需劳动力较少,是促进增收的不错选择。同样,该村种植的南瓜优势胜在存储时间较长、甜度高、品相上佳和色泽好,后期借助合作社寻找销路,便可解决市场杀价的情形,卖个好价钱。

“我们以后准备采取‘订单式’种植的模式,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来决定南瓜种植面积。”岱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光海介绍,目前正处于试种阶段。

段桂贞也赶上潮流,在家中试种植了“南瓜王”,眼看着就要丰收了,却因为今年秋季雨水多,加之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在劳动力和交通工具都比较欠缺的情形下,岱宗村的南瓜滞销了。

“虽然这个品种的南瓜存储时间较长,但是也不能放太久,我家地里的南瓜可是要卖1000多元呢。”段桂贞说。以小见大,合作社种植的南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虽仅有近30亩规模的南瓜种植面积,但滞销后直接影响农户们的收入,放长远来看,对岱宗村按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也是非常不利的。张光海见此状,便将情况如实上报给名山区教育局,希望借助其力量,想办法帮助销售。

助农销售

联系学校解决销路

得知岱宗村的情况后,作为定点帮扶单位的名山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该局后勤管理中心的干部职工,马上给全区中小学发出帮助岱宗村销售南瓜的倡议。

消息传到各中小学,各学校食堂根据自己就餐规模,马上上报了南瓜需要量,并很快反馈给了岱宗村驻村工作队。工作队根据南瓜滞销数量,安排合作社与学校对接,联系售卖。整个过程便如开了“绿色通道”一般畅达,不到一周,农户滞销的南瓜就到了学校食堂,做成菜肴后端上了师生的餐桌。

名山区实验小学2180斤,名山中学1047斤,名山区车岭镇中心小学224斤……据统计,名山区全区一共有10所中小学主动采购了岱宗村南瓜共7900多斤,总金额近12000元。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近年来,在我国各校陆续倡导“感恩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市各学校也积极将“感恩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希望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而此次名山区中小学在名山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帮助岱宗村解决南瓜的销售问题,正是践行“感恩教育”的一个正面举措,以实际行动作出良好的榜样。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吴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