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基层依法治理 石棉县以党组织为核心 推动基层依法治理

来源:
2018-07-19 10:54
浏览:
收藏 打印

红色安顺  历史悠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雅安具有坚实的基础——“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基层党组织引导群众推行“580互助合作社”模式、新村聚居点“自建委”“自管委”模式、社会组织协同模式等,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整合了社会力量参与重建,在基层治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我市探索出以乡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自治、协同共治、厉行法治为主要抓手,以民主监督为基本保障的“一核三治一监督”农村依法治理体系。

如何强化乡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石棉县以党政善治为龙头,在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中实施党建“磁铁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建强基层领导核心,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服务水平。

实施党建“磁铁工程” 增强基层组织核心力

7月的石棉,大渡河浩荡,激昂着安顺场。这个曾经见证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见证了红军枪林弹雨下强渡大渡河的地方,已迎着新中国的朝阳,在改革开放40年的激情岁月中,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安顺古镇,发展红色旅游。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红色文化,领略古镇风情,采摘黄果柑。

抚今追昔。只有安顺村里的那一面面党史墙,还记得安顺场的昨天、安顺场走过的来路。一幅幅珍藏的老照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段段勾连岁月的文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光荣历史、1952年第一届村党支部选举的珍贵记忆,以及历届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艰苦创业,搞产业、建设施,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精彩故事。

“从1952年安顺村建制以来,共有10位村党支部书记,对前九任村支书为乡亲们做了哪些实事,我都进行了详细梳理。每次经过这面墙,都鞭策自己,牢记使命,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安顺村第10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希林说。

而今,这样的“村党史墙”,在全县92个村、8个社区实现了全覆盖。看着村党史墙,迎政乡新民村一位老村支书热泪滚烫。“当年我们村修东风堰,在没有挖掘机的情况下,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坚持不懈修建了5年零8个月,才把这条堰修通……”

知道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过去,村党史的收集挖掘和整理被忽视,一些值得珍惜和铭记的身边人、身边事湮没在历史长河里。村党史的规范上墙,既是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三农”政策的温情回顾,也是基层党员干部一茬接一茬干事创业的真情书写,新时代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对标。” 石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史上墙,只是石棉在全县村(社区)党支部推进“磁铁工程”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石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配齐班子、抓好教育、强化管理、典型塑造等一系列工作,着力培育党支部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四感”(党员干部责任感、老年党员荣誉感、普通党员归属感、普通群众向往感),为基层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干部支撑和群众基础。

仅以信息化管理为例,石棉在做好各项常规的基础上,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微信群,搭建起上下联通、左右互动、全面覆盖的网上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切实把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

且这个群的“朋友圈”,还有县委书记,面对面与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防汛减灾、信访维稳等方面互动交流,基层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县委书记反映、县委工作安排也可以一竿子到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被激发。

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党支部书记罗伟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要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团结起来,把彝家新村管好、把乡村旅游搞好、把陈旧陋习改好,争当彝区全面小康的示范。”

棉城街道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姜霞说:“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将千方百计把党的声音传播好、政策落实好,让社区服务群众更贴心,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表达诉求更畅通、生活更安逸。”

开展微权行使评议 规范基层权力运行

百姓谁不爱好官?

每每看到基层党员干部为了修通一条路、为了发展一个产业、为了造福一方百姓而不辞辛劳,乡亲们总愿携手同行,汇聚起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振兴的磅礴力量。

然而,当群众身边出现不正之风乃至“微腐败”时,群众总是最敏锐、最痛恨。因为这些“微腐败”啃噬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损害的是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既支持鼓励党员干部当好领头人,干事创业,又严管厚爱,通过规范用权用钱保护基层干部。

怎么办?

石棉县两手抓,一方面制定了《石棉县阳光村务微权清单二十条》,厘清“微权力”运行边界,扎紧“微权力”运行制度笼子。另一方面,发挥各方监督作用,对基层“微权力”行使评议,在群众的口碑中检验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这是 “微权力”的“紧箍咒”。石棉县深刻分析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根源,紧紧围绕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从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村级项目管理事项、村级财务管理事项、村级公开事项等九大方面着手,细化村级财务开支流程图、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流程图、农村宅基地审批流程图、低保(五保)申请流程图等20条微权行使流程图,明确每一个办理事项的权力运行操作流程。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群众、村监委、乡镇纪委作用,促进县、乡、村三级对农村“微权力”规范运行的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监控,使农村“微权力”在阳光下操作运行,防止小权力酿成大腐败。

这也是在群众的口碑里检验干部作风。石棉每年度还要在全县所有村(社区)党支部开展“微权力”行使评议,邀请所在行政村“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员、村(居)民代表对村(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微权力”行使情况、换届承诺推进情况作民主评议。

“‘主动晒’、 ‘众人议’、‘代表评’等方式,实际上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石棉县委书记苟乙权说。

毋庸置疑,基层组织直接联系服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但群众只有相信你,才能依靠你,才能更加信任你。苟乙权说,评议是为了让“微权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迎政乡新民村,是石棉最早推进“微权力”评议工作的乡村。党员干部们对评议很重视,“将‘微权力’晒在阳光下,既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完善村民自治、强化村民监督的根本保障,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载体,更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支撑。”

而今的新民村,早已将贫困深埋在历史的河床。抓住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等机遇,建起了新村聚居点,发展了核桃、枇杷产业,搞起了农家乐,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家家户户有了产业,昔日的贫困村,成为全市首批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新村,国家3A级景区。

而今的石棉,“微权力”评议也在全县铺开。大家说,这不仅是对群众的尊重,也有效地加强了对村(社区)干部行使“微权力”的监督,极大地促进了村(社区)党支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

开展“四联四帮” 提升基层组织服务水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在开展“磁铁工程”中,石棉县把广泛开展“四联四帮”活动作为增强磁性的基本内容,即村级党组织委员会每名成员联系一名孤寡老人、一名留守儿童、一名外出务工人员、一名贫困群众,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养老、就医、就学、脱贫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心连心”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强化党心连民心。

棉城街道岩子社区刘兴华患类风湿,手脚多处关节严重变形,丈夫因伤致残,女儿正读中学,生活十分困难,社区党支部在“四联四帮”中确定支部书记陈勇联系她。

陈勇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先后为她购置两台轮椅,改造卫生间,方便生活起居,并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其女儿上学。陈勇的真情感动着刘兴华一家。“居委会就是我的家,社区党支部的同志们,都是我的亲人!”刘兴华说。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

在广泛开展“亮身份树旗帜”活动中,石棉每个村(社区)都将党员照片和服务承诺向群众公示,引导党员亮明身份、公开承诺、服务群众、接受监督,全县100个村(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防汛减灾、环境保护的每一个阵地上。

结合产业发展,当地深入实施“产业党建”行动,着力探索“党建+产业”“党建+协会”“党建+基地”等模式,灵活设置产业型、功能型、联合型党组织,搭建互助式组织平台,建成产业党建示范基地,发展示范户,带动全县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数十万亩。

前面提到的安顺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党员特长设岗定责,成立旅游产业、黄果柑产业等5个党小组,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初群众等待观望不敢干的情况下,从7名党员带头开客栈起步,到如今已发展成为群众广泛参与、拥有近百家农家乐和客栈、接待能力近千人的民宿旅游产业,在贯彻落实县委“壮大一个支柱、再造一个支柱”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具体行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

迎政乡新民村党支部,探索“党建示范+巾帼服务队”模式助力产业发展,女党员牵头,吸纳种植养殖能手组建“巾帼服务队”,采取“1+1、1+N”等帮扶方式,免费为群众提供穗条兑换、果苗嫁接、修枝整形等技术服务,助力发展精品果园、提高产业收入。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立足重建新村聚居点和孟获城景区的优势,按照“农旅结合、产村相融”思路,成立旅游合作社,与成都环球国际等旅行社合作,探索“以房入股经营变股东、企业经营变员工、农户自营变老板”三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彝家菜、彝家烧烤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服务业,新村共有客栈数十家。

同时,还在党建扶贫计划的支持下,以党内帮扶为引领,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积极探索中高山香菇产业、反季高山蔬菜(萝卜、白菜)、高山生态土鸡等生态产业,让产业扎实群众的钱袋子。

目前,石棉县村(社区)党建“磁铁工程”正在深入实施,通过基层党组织主动服务、带动群众发展、与群众携手发展,有效解决和缓解了一些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

彭慧敏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唐小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