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 奔康路上阔步行

来源:
2016-07-26 12:41
浏览:
收藏 打印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作为脱贫攻坚的首战,我市提出完成150个贫困村“摘帽”、1.2万人减贫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得冲刺。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紧扣“人脱贫、村‘摘帽’、达‘四好’、同奔康”目标,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统筹、加强督查、夯实基础,推进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1至6月,全市共帮扶5700名农村贫困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省下达我市年度目标任务1.1万人的51.8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压紧压实责任

  让贫困群众切实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切实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7月14日,当记者走进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六组贫困户刘金福家时,只见他年初从山里挖回的野生重楼已经成活,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

  刘金福身有残疾,家庭经济拮据。看着远乡近邻都在积极发展产业,致富增收,刘金福坐不住了,他自行到山里挖了一些野生重楼,种植在房前屋后。随后,又在村里的帮扶下贷款购买了重楼种子,种下了两亩左右的重楼。

  “重楼的经济效益好,一般三到五年就能投产,等有收成了,日子也就会慢慢好起来。”畅想着未来的发展前景,刘金福的心中既充满了信心,又充满了感激。

  而在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曾经的贫困户,76岁的樊绍能,在2015年底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问起原因,樊绍能将记者领到了他家的鸡舍中。“这就是我脱贫致富的秘密。”指着一只只长得膘肥体壮的鸡,樊绍能笑容灿烂。

  2015年10月,受益于政府“借鸡生蛋”扶贫工程,樊绍能从当地的钱记鸡业借来了200只蛋鸡。掌握了熟练的养殖技术后,樊绍能不断扩大规模,如今他一共养了700只蛋鸡,一天卖蛋的收入能有400多元。

  刘金福和樊绍能的脱贫故事只是我市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片段。在重建攻坚的同时,我市确定了“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脱贫工作目标,打出“3+13”政策组合拳;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特别是“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着力解决九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驻村帮扶和“四个一”走基层,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压实减贫责任,加大考核权重,设立市本级专项扶贫资金,督促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责任压紧压实,今年5月初,由37位市级领导带队,105个市级部门、驻雅企事业单位对全市63个乡镇、74个贫困村全面开展了脱贫攻坚大督查,实地走访700余户贫困户,各县(区)同步组织开展督导调研,实现了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全覆盖,有力推动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

  在脱贫攻坚中,我市按照“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盯牢目标、盯住节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推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全面落实到位。

  同时,还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诉求,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模式,不仅有针对中高山区基础设施补欠账实施的基础扶贫,也有以彝家新寨项目为示范实施的民族地区综合扶贫,更有立足生态特色实施的幸福美丽乡村农旅融合发展扶贫,以及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大力实施的特色产业扶贫等。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我市贫困发生率已从7.15%下降到2.56%,261个贫困村面貌持续改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贫困群众的收入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让脱贫致富梦想早日实现

  如何补上贫困人口脱贫这块最突出的短板,成了今年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大会上,省政府副省长、市委书记叶壮指出: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富民、交通会战、城乡提升“四大行动计划”,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撑;坚持把整体奔康与脱贫攻坚相统筹,坚定不移推进“四大行动计划”,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之路。

  7月19日一大早,宝兴县蜂桶寨乡民和村贫困户高华冲来到他的肉牛饲养场,开始清扫牛粪,添加草料……

  为了早日脱贫致富,高华冲与当地部分村民合伙新建了一个标准的肉牛饲养场,并于今年5月初成功引进夏洛莱及西门塔尔牛共48头。“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这些牛。”如今的高华冲坚信:只要肯干,脱贫致富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名山区车岭镇金刚村贫困户张兴永。6月29日,在10多名当地党员干部的帮助下,张兴永在自家玉米地里种上了300株雷竹。

  金刚村是名山区贫困村之一,经过前期考察、学习,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村里因地制宜,决定将投资小、见效快的雷竹种植作为村里的脱贫产业。

  “村里不仅为我们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帮扶单位还在今年3月送来了1头母猪和2头猪仔,现在又送来300株雷竹。”张兴永说,等到雷竹投产后,预计每亩产鲜笋收入能达到6000元,到时候,脱贫就不是难题,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金刚村党支部书记蒋图华说:“村里已发展雷竹200亩,预计2019年投产后收益可达60万元,丰产期还会更高。”

  目前,全市190个贫困村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已全面完工,发展有机茶、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11997亩。同时,围绕茶叶、果蔬、果药三条特色生态产业走廊建设,加快培育了贫困村“五雅”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已向贫困地区投入5961万元改造2万多亩茶叶基地,新建3000亩果蔬基地和1000亩中药材基地;投入5459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机耕道和提灌设施建设,整治农田1400亩,建成机耕道119千米和排灌沟渠102公里。

  此外,我市还印发了《18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让全市的脱贫攻坚网状工作摆布更加立体,更加精准。

  作为雅安“十三五”首个脱贫攻坚的年度“操作手册”,该工作计划不仅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强市、生态建设、旅游产业、商务、科技、新村、教育、金融、医疗卫生计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扶贫内容,还按照项目化、目标化的要求,将工作计划细化到了207个具体项目中,计划总投资达36.7亿元。截至6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7.23亿元。

  “决战脱贫攻坚,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这一天,全市上下正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斗志,阔步行走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康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