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24 14:29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 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解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12日

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目     录

前   言 3

1 雅安市“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5

2 雅安市水安全保障形势 22

3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 28

4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调度 36

5 构建科学的水网体系 39

6 构建现代水管理体系 46

7 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50

8 加快构建高效科学的水旱灾害防治体系 54

9 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水利制度体系 56

10 加快构建繁荣昌盛的水文化体系 63

11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案 65

12 环境影响评价 67

13 保障措施 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深刻阐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辩证法,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制定“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要指南,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做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现状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报告的通知》《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制定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组织编制了《雅安市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突出抓好重点区域主战场,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供水目标”,配合全省着力构建“两大体系”(以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为骨干、“五横六纵”生态水网为骨架的科学的水网体系和科学、法制、高效、规范的现代化水管理体系),始终坚守水生态安全和水旱灾害防御“两条底线”,以“推进大发展、推动大突破”为主基调,以“一年打基础、两年强推进、三年上台阶、五年大突破”为总体工作目标,重点抓好六大方面的工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采取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强化依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和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切实提高全市水利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等措施,细化落实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水利发展提出的现实需求,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

1 雅安市“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以“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工作主线,我市水利建设步入科学、快速、和谐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面完成,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利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快速提升,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水利投资持续稳定

“十三五”期间,全市落实水利投资资金42.64亿元,其中包括:中央资金11.76亿元、省级资金5.46亿元、地方自筹及其他资金25.42亿元。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0.54亿元,与“十二五”水利行业完成投资39.33亿元(不含“4·20”芦山强烈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投资34.6亿元)基本持平,其中:防洪减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36亿元,民生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02亿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68亿元,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及水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山洪灾害防治和运行维护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51亿元。

二、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稳步补齐

尽管我市水资源丰富,但缺乏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速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基本建成了永定桥水利工程、铜头引水工程、九龙水库工程和南郊水厂引水工程等一批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32亿元,为全市水资源调配和科学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永定桥水利工程

永定桥水库及其配套灌区输水工程是瀑布沟水电站移民配套工程,永定桥水库最大坝高123米,正常蓄水位1543米,总库容165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991.50万立方米,输水工程渠道总长94.48千米。工程于2009年4月9日开工建设,2012年7月19日,省水利厅印发《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安置永定桥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川水函〔2012〕1282号)调整永定桥水利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7.69亿元,其中水库枢纽调整为9.98亿元,输水及灌区工程部分为7.71亿元。2014年12月20日永定桥水库完成初期蓄水,2015年4月23日完成主体工程枢纽部分工程验收工作,2015年12月向汉源县城供水。启动实施永定桥水利工程大田支渠扩建工程,完成隧洞开挖与临时支护18.36千米,完成隧洞底板浇筑5.39千米,暗渠浇筑4.60千米,田嘴河倒虹吸完成管道铺设500米,镇墩浇筑400立方米。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11亿元。

(二)铜头引水工程

铜头引水工程是以灌溉和向雅安经济开发区供水为主,兼顾灌区乡村人畜生活供水,并作为雅安市城区应急备用水源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雅安市铜头引水工程设计灌面9.82万亩,渠首设计流量5.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供水总量7150万立方米,属Ⅲ等中型水利工程,渠系工程由干渠、支渠及雅安工业园区供水管道组成,其中干渠长44.33千米,支渠长24.06千米,供水管道长5.04千米。铜头引水工程是2012年全省开工建设的十大中型水利工程之一,2012年4月23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雅安市铜头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发改农经〔2012〕337号),批复铜头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11月26日,省水利厅印发《关于雅安市铜头引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川水函〔2012〕2172号),批复该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4.76亿元,其中,工程部分为3.98亿元,移民及环境工程部分投资0.78亿元,施工总工期为36个月。2020年3月6日,省水利厅印发《关于雅安市铜头引水工程调整概算的复函》(川水函〔2020〕229号),批准铜头引水工程调整概算总投资为6.66亿元。铜头引水工程干渠分三个标段,Ⅰ标段长度16.30千米,由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中标承建,2013年3月施工单位进场开工,2013年4月20日因芦山强烈地震被迫中断施工。2013年8月恢复施工,2019年1月工程完工。Ⅱ标段长度18.67千米,经过两次招标,第一次中标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2014年11月进场开工,2016年3月退场;第二次重新招标,中标单位为中国五冶有限公司,2016年4月进场开工,2019年3月完工。Ⅲ标段长度9.36千米,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标承建,2014年12月开工,2019年12月完工。

截至2019年12月底,取水工程、灌区干渠工程已完工,基本具备通水条件。干渠工程依托铜头引水工程水源,兴建永兴水厂,并于2020年11月1日基本建成,铜头引水工程正式向永兴水厂供水,解决了50家企业,3.5万人用水问题。铜头引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73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

(三)九龙水库工程

九龙水库位于青衣江下游右岸支流花溪河的一级支流晏场河上,坝址位于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后经村,是一座以灌溉、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及生态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是四川省2012年开工建设的“10+2”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之一。2012年2月12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总投资5.67亿元;2013年4月12日,省水利厅批复初步设计报告,批复概算总投资5.31亿元。水库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总库容160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05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180米,枢纽工程总工期28个月。九龙水库工程于2014年6月30日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启动大坝填筑施工,2018年8月8日填筑至设计坝顶高程1183.50米,2019年5月2日完成大坝面板浇筑,主体枢纽工程基本完工。根据九龙水库周边供水区域对供水需求的变化,2019年7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调整雅安市雨城区九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发改农经函〔2019〕804号)批复可研调整报告,估算总投资3.35亿元(不含灌区投资);2019年8月,省水利厅印发《关于雅安市雨城区九龙水库工程初步设计调整报告的批复》(川水函〔2019〕938号)批复初设调整报告,概算总投资3.11亿元(不含灌区投资)。调整后,工程开发任务调整为以农业灌溉、乡村和旅游区供水为主,并作为雅安市城区供水的补充水源等综合利用;供水范围为望鱼、沙坪、孔坪、南郊等4个乡镇及周公山温泉度假区、海子山旅游康养度假区,设计灌溉面积1.23万亩,供水人口3.88万人(乡镇1.79万人,农村2.09万人)。2020年10月10日,九龙水库开始试蓄水,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

(四)南郊水厂引水工程

雅安市南郊水厂引水工程位于雅安市雨城区,由后经村九龙水库右岸取水至雅安市南郊水厂,全长27.98千米,设计引用流量为1.0立方米/秒,批复概算总投资2.77亿元,总工期32个月。工程由取水口和引水线路两部分组成,其中埋管约22千米,隧洞3.8 千米,跨沟建筑物13座长约700米,明管1.07 千米,共设置4座(套)减压设施。南郊水厂引水工程于2014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底主体基本完工,2019年完成附属工程。2020年10月10日,九龙水库开始试蓄水,南郊水厂引水工程于2020年11月11日完成试通水试验,2020年12月28日向南郊水厂试供水。南郊水厂引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7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

三、水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水利系统聚焦全市261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短板,全力实施饮水安全、水源保障、防洪保安、水生态治理、人才支撑五项行动,共完成投资18.10亿元,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一)大力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挂牌督战贫困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19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和加强已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等措施,解决各县(区)7352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贫困地区防洪、供水、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

加快中型水库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14亿元,全面完成2座中型水库年度建设任务(九龙水库、永定桥水库);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62亿元,新增灌溉面积3.45万亩;实施小农水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29亿元,新增、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08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53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1万亩;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25亿元,新增节水能力24.26万立方米;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新增治理河段长度40.42千米;实施水土保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4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94平方千米。

(三)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和技术帮扶

实施人才培训项目,全市共完成水利人才培训760人次,为全市水利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基础。

四、民生水利工程全面铺开

“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民生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87亿元,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6。

(一)农村饮水工程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投入304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13.82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其中,中省资金0.45亿元,市县财政投资0.78亿元,社会资本0.03亿元,整合其他资金0.24亿元,总受益人口25.67万人,为规划目标的185.79%,其中建卡贫困人口1.25万人,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农田水利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1.37亿元,新建渠道41.83千米,新建蓄水池1010口,新建泵站10个,整治渠道248.51千米,整治山坪塘23座,整治石河堰4处,安装灌溉管道776.08千米,安装PE管道22.03千米,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7万亩,安装、整治计量装置72处,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9.64万亩,维修养护水利水库19座。

五、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防洪设施建设资金9.87亿元,其中堤防工程完成投资9.36亿元,山洪灾害防治和运行维护项目完成投资0.51亿元。完成新建堤防64.86千米,维修加固堤防20.69千米,其中:中小河流治理新建堤防58.66千米,到“十三五”末,全市累计建成防洪堤428.56千米,达标堤防370.28千米,堤防达标率86.4%,极大地提高了全市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一)重要江河堤防工程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大渡河石棉县向阳A区防洪治理工程、大渡河右岸石棉县大桥至棉砂坝堤防工程、宝兴河宝兴县段堤防工程、夹金山干部学院堤防工程(一期)等4条重点堤防工程,截至2020年底,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开工建设大渡河汉源县青富镇段堤防,截至2020年底完成投资1600万元,完成工程量30%。

(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十三五”期间,实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1个,完成新建堤防58.66千米,完成投资7.8亿元。

(三)山洪灾害防治

“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山洪沟治理1条,完成投资0.08亿元;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新建雨量站13处、水位站3处、视频站10处,改造各类监测设备设施312处,完成投资0.29亿元;完成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二期项目建设,新建水文站8处,完成投资0.14亿元。

(四)水库除险加固

“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通过实施坝体防渗处理、排水棱体拆除重建、后坝坡加固、溢洪道维修等措施,对名山区朱埝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全面达标,蓄水能力得到提升,工程安全得到保障,共完成投资0.005亿元。

六、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水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投资7.07亿元。

(一)水利风景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雅委发〔2014〕12号)和省水利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川水函〔2014〕390号)相关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意见》,组建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并成功创建雅安市雨城区陇西河上里古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二)水资源节约保护

1.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落实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全省率先开展“百个节水载体”创建行动,印发了《关于开展“百个市级节水载体”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市共建成节水型单位89个(其中水利系统6个、教育系统32个、卫健系统5个、机关单位46个),省级节水型企业5户、市级节水型企业21户。

按照建成“节水意识强、节水制度完备、节水器具普及、节水标准先进、监控管理严格”的标杆单位,示范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总体要求,全市6个(雅安市水利局、雨城区水利局、名山区水利局、荥经县水利局、天全县水利局、芦山县水利局)具备独立物业管理条件的水利行业机关单位开展并完成节水机关建设工作。

“十三五”期间,石棉县、芦山县分别完成了第一批、第二批四川省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任务。同时,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石棉县通过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省级验收;芦山县通过水利部复核,成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

(1)九龙水库水源地建设

2019年7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调整雅安市雨城区九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发改农经函〔2019〕804号)批复可研调整报告。调整后,工程开发任务为以农业灌溉、乡村和旅游区供水为主,并作为雅安市城区供水的补充水源等综合利用;供水范围为望鱼、沙坪、孔坪、南郊(原行政区划)等4个乡镇及周公山温泉度假区、海子山旅游康养度假区,设计灌溉面积1.23万亩,供水人口3.88万人(乡镇1.79万人,农村2.09万人)。工程多年平均供水总量为2027万立方米(农业灌溉13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194万立方米,城镇生活1698万立方米)。

2020年1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同意划定、调整、撤销盐边县雅砻江菩萨岩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2020〕255号)同意划定九龙水库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九龙水库正常水位线下,取水口半径300米以及支流汇入口上游1公里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纵深200米以及支流两侧50米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九龙水库集水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外的水域和陆域范围。目前,管理单位正在组织编制水源保护区实施方案,待实施方案审批后实施水源保护治理工作。

(2)县城、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情况

“十三五”期间,配合市环保部门划定了雅安市青衣江黄泥岗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了雅安市黄泥岗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确保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稳定上传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3)对已批复的饮用水水源地建设管理情况

开展青衣江黄泥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年度评估,督促雅安市供排水公司完成了自评估报告。制定了《雅安市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对市级青衣江黄泥岗水源地水质开展月监测工作。

3.加强水库水质管理

针对全市水利水库水质状况,市水利局印发《雅安市塘库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雅水发〔2018〕86号),按照“一库一册、一库一方案”的要求制定水库“清水工程”方案,明确各水库水质管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计划,确保水库水质按功能达标。加大水库水质管理与保护宣传力度,提倡生态养鱼,取缔网箱养鱼和肥水养鱼,采取库内清污、库外截污、水体置换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排出污水,清除淤泥,有效改善水环境。根据2020年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全市41座水利水库水质均按功能达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三)水土保持  

“十三五”期间,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2平方千米,规划治理河湖生态修复面积321.1平方千米,规划总投资4.37亿元。“十三五”末,全市累计完成投资7.07亿元(其中水利行业完成投资1.47亿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1.89 平方千米。

(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

1.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经济和信息化的三位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雅安市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雅安市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雅安市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雅安市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建立了齐抓共管和分片包干联系县(区)责任制、部门协作联席会议制度、纵向横向联动信息反馈机制和提示通报制度,高位推动,层层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向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通报“一站一策”整改方案编制及整改类、退出类电站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各县(区)开展督导检查,各职能部门深入县(区)开展指导研判,分析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形成高压态势,确保我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2.全面摸排,强化档案管理

聚焦大渡河、青衣江流域,全面摸排在建、已批未建小水电项目,并对电站上网交易记录和孤网运行的电站清单进行比对,对小水电立项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等各项手续进行核查、评估、分类,并按照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强化验收销号基础工作。根据摸排情况,规范整理小水电档案资料,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各相关部门逐条逐项检查,对缺项、漏项的进行再补充,做到档案资料真实、规范、完整,档案内容逻辑关系无错误,高质量、高标准完善小水电档案信息,切实形成“一站一档”。

3.上下联动,强化合力推进

要求各县(区)、市级相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分解工作任务,做好工作进度跟踪督导,统筹推进小水电整改、退出。按照《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验收销号细则》和《雅安市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市级复核销号工作方案》,结合河(湖)长制、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等工作,各县(区)组织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相关部门对照“一站一策”整改方案,全覆盖开展自查验收工作,市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全市复核销号工作,采取边清理边整改的工作措施,高效推动整改落地。

全市共有小水电804个,其中保留类74个,整改类574个,退出类156个(其中立即退出149个,限期退出7个)。

七、治水管水能力持续增强

(一)依法治水管水

“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深入推进治水管水工作。一是全面加强水法治建设,强化水行政综合执法,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水行政权力规范公开运行。二是切实加强涉水事务管理,加强河湖水域管理和保护,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监管行为,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8座小型灌溉水库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已建成的41座水利水库全部增设了水库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库雨量、水位等情况,为水库安全管理和防汛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加强与省水利厅互联互通,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加大政务微博微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二)水利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水利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和分布明显改善。2020年底,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69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8人,大学本科学历256人,大学专科学历155人。

“十三五”期间,全市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互通的一体化防汛预警体系,市级平台与省级防汛平台、各县(区)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同时,与气象、水文进行信息交换,防洪减灾信息化能力显著提高;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逐步建立“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水利服务站66个,其中:乡镇水利站46个,流域水利站4个,区域水利站16个,共落实编制299个,独立办公场所66个,建筑面积16342平方米,水利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水资源管理及监测设施

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

(1)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科学分解下达各县(区)用水总量指标,下达各用水户年度取水计划,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控制区域取用水总量。

(2)实施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以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为载体,制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着力抓好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五项重点任务,提高全市用水效率。

(3)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制度。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为重点,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编制完成《雅安市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全面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及达标评价,确保重要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

(4)实施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对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十三五”末,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0%,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约束性指标。

2.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力度,按照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总体部署和推动要求,在水利部、财政部联合下达四川省2017—2018年度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中,雅安市建设部分总资金78万元,启动对全市21个取水户共计25个监测站点实施取水量实时在线监测建设工作,覆盖全市6县2区,项目于2019年全部建设完成并完成验收;加大生态流量监管力度,全市建设生态流量监控措施569个,监测设施565个,建成市、县生态流量监管平台9个。

(四)水文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市水文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0.25亿元,与“十二五”期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实施完成了四川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雅安部分)改造,完成投资0.11亿元;启动实施中小河流水文站建设项目,完成投资0.14亿元。

(五)河(湖)长制工作

自2017年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全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一张网,多方发力,系统治理,实现了连续四年(2017-2020年)全市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水功能区水质、市本级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三个指标达标率100%。健全体制机制,将284条河流、41座水库、42处渠道纳入河(湖)长制实施范围,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562名,组建了河长联络员单位,成立了总河长办公室,组建了河长制办公室,确保河(湖)长制体系无缝对接。创新出台《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法条的方式明确了村级河(湖)长的定位、权利和义务,理顺了相应法律关系,为推动全民治水,有效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2019年至今,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雅安水质始终稳居全国前列。

八、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出台了《雅安市水政监察制度汇编(试行)》,深入贯彻落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意见》(雅办发〔2015〕38号)《雅安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雅办发〔2015〕69号)《雅安市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建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66个,完成了以汉源县为试点县的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以村为单位,围绕“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环境有质量、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积极创建水美新村,“十三五”期间建成水美新村104个。

积极适应改制转企大趋势,顺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雅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顺利改制为国有企业,组建雅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实现改制平稳推进。

2 雅安市水安全保障形势

一、水安全保障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及水利部的重大部署。通过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青衣江、大渡河流域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山洪沟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现有病险水库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的防洪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已建立,实施污水处理、水源保护工程,加大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建设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增强依法治水管水能力,深化和巩固水利体制改革、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壮大水利人才队伍,大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水利信息化水平,促进行业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2020年底,境内水利工程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市总供水能力约16.5亿立方米(含外调水),其中,本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8.5亿立方米。全市共有水库73座,总库容67.85亿立方米,其中已建水利水库37座(中型2座,小(1)型8座,小(2)型27座),总库容0.58亿立方米。全市共有万亩以上引水渠堰14条,山坪塘1020座,提灌站690处,有效灌面81.89万亩,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为0.486。现有堤防总长度428.56千米,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58.12平方千米。

二、面临机遇

(一)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国、省重点推进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为加强水利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水务等大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凸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水生态的需求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水安全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重大战略决策对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水安全保障向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全方面提升。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做强主干、联动六县”市域发展格局和“东融成渝,西向拓展”发展格局,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推动全市经济总量三年迈上千亿元台阶,聚焦“三城三示范”建设、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对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水利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雅安地处山区,自然状况复杂,山区气候特点明显,水资源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仍然较为频繁,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任务较为艰巨,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标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雅安水资源丰沛,全市水资源总量171.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但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虽然境内降雨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较显著,南部汉源、石棉降雨少,北部6县(区)降雨多;据《雅安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统计,202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9.73亿方立米,主汛期连续5个月降水总量占年降水量的72.65%,其余7个月降雨总量仅占27.35%,各县(区)年降雨量以天全县为最大,达2239.3毫米,汉源县最小,为1077.3毫米,差值达1162毫米。2020年全市总用水量5.3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3.20亿立方米,渔蓄用水0.2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58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29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0.8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15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能力约为16.5亿立方米(含外调水),其中,灌溉工程供水能力为7亿立方米,玉溪河引水工程外调水量约8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2.97%,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薄弱环节仍然突出,水利工程仍有短板

我市地处青衣江暴雨区,洪灾频繁且严重。近年来,虽陆续修建了部分防洪工程,开展了山洪沟治理,但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尚不完善,防洪压力依然巨大。全市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到“十三五”末,全市累计建成防洪堤428.56千米,占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长度的14.75%,大中型灌区骨干渠道尚有一定数量未硬化,跑水严重,部分硬化渠道年久失修,垮塌、渗漏较为严重,加之灌溉方式粗放,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上游漫灌下游干旱,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三)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建设较为滞后

“重建轻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专业化、社会化的多种工程管理模式还不成熟,水利工程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水利设施管护依然困难;依法治水管水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滞后,科学治水管水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还不够灵活,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薄弱。 

(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

全市水环境总体较好,到“十三五”末,雅安市纳入国家考核的2个断面(大渡河三谷庄、青衣江龟都府)水质全部达到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达标率为100%;4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达标率为100%;纳入河长制16条市管及以上河(湖)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水环境污染日渐显现,水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部分河流局部河段水质较差;河湖水域岸线分区管控有待加强,“四乱”问题尚未彻底根治;全市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258.12平方千米。

(五)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受水利项目公益性特性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资产抵押贷款等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配体系、水利建设市场监督体系、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作管理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等尚需进一步完善。

四、雅安市需水量预测

雅安市水资源丰沛,全市水资源总量171.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达1.19万立方米/人。根据《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十四五”期间,重点保障“三区”同城化、雅州新区等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用水需求。根据《雅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芦天宝飞地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预测,到2025年,雅安市总需水量为7.02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总需水量为0.97亿立方米,第一产业总需水量多年平均情况下为2.98亿立方米,第二产业总需水量为2.37亿立方米,第三产业总需水量为0.62亿立方米,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为0.08亿立方米;雨城区总需水量为1.40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总需水量为0.28亿立方米,第一产业总需水量多年平均情况下为0.23亿立方米,第二产业总需水量为0.71亿立方米,第三产业总需水量为0.15亿立方米,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为0.03亿立方米;名山区总需水量为1.45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总需水量为0.16亿立方米,第一产业总需水量多年平均情况下为0.60亿立方米,第二产业总需水量为0.55亿立方米,第三产业总需水量为0.14亿立方米,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4万立方米;经开区总需水量约为6450万立方米。

3“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扣《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雅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围绕加快推进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服从并服务于构建“做强主干,联动六县”的市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配合完善全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加快实施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为基础,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以深化水利改革为突破口,强化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着力构建节水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二)补齐短板,提质升级。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对水利的需求,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属性,优化水资源调度,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人水和谐,系统治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均衡。

(四)依法治水,强化监管。加强水法治建设,严格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河湖水域岸线、水土资源、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监督,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转变。

(五)两手发力,创新引领。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水利现代化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现代水利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涉水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水利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高,水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水利行业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在节约用水方面。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7.2亿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值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

(二)在城乡供水保障方面。建成一批生态水利工程,依托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市水网体系,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乡村水务取得重要进展,城乡供水保障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规模化供水覆盖程度明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三)在水生态保护方面。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涉水空间得到有效管控,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基本划定,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3%以上。

(四)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完成防汛薄弱环节建设,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消除率100%,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8%,继续实施重点河段堤防护岸工程建设和堤防维修加固,防汛抗旱能力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水旱灾害防御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

(五)在现代水利制度方面。水利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融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水价等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涉水监督制度基本建立,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利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水利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成,水利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六)在水文化建设方面。促进水状况、水政策、水法规、水常识、水科技、水文化等水情进一步宣传普及,不断丰富水文化内涵,弘扬和传承优秀水文化,增进社会对水情的认知,增强市民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氛围。

专栏1 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表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备注

1.江河堤防达标率

%

[86.4]

[ 88 ]

预期性

2.全市用水总量

亿m³

[<7.1]

[< 7.2]

约束性

3.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30(较2015年)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30(较2015年)

约束性

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86]

[0.5]

预期性

6.水利工程拟新增年供水能力

亿m³

0.715

0.15

预期性

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81 ]

[90]

预期性

8.水土保持率

%

[72.17]

[ >73 ]

预期性

9.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

%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10.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

%

/

[>90 ]

预期性

规划指标带[ ]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五年累计数。

指标1江河堤防达标率是指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

指标8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

指标10中重点河湖是指四川省划定的需要保障其生态流量的重点河湖。

展望2035年,配合省级基本建成引大济岷工程(雅安部分)、长征渠引水工程(雅安部分),全市水网体系基本完善,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协调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抗旱保平安、稳定充足水资源、优美健康水生态、优质宜居水环境、先进丰富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总体布局

根据《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十四五”期间,结合我市自然地理、水资源分布及特点、水安全保障需求,以我市境内青衣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及岷江流域为分界,服从并服务于“做强主干、联动六县”市域经济发展格局,构建“一主两片”的水利生产布局,全面提高供水保障、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能力。

(一)突出“主干”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主”包括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是我市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是加快建成60平方千米、60万人口“双六十”规模的中等城市、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该区域已建成九龙水库工程、铜头引水工程、玉溪河灌区等中型蓄、引、调水工程,城市供水工程及名山区农村供水总厂、永兴水厂、凤鸣水厂、罗绳水厂、合江水厂等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已建成投运,水利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高,但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供需水矛盾突出,部分河段生态流量不足。“十四五”期间,该区域需进一步加大已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力度,实施青衣江左右岸多营段、草坝段等重点堤防工程建设,启动陇西河、名山河等中小河流域堤防建设,统筹推进临溪河等山洪沟治理,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加快蒙顶山水库、徐家沟水库、凤鸣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进度,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快推进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实施永兴水厂扩建、供水管网延伸等工程,推进雨城区中心城区、名山区城区、永兴水厂、名山区农村供水总厂管网互联互通,尽快形成供水“大环线”,提升供水保障水平,构建多水源、多工程、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网体系,为雅州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供水保障。

雅安经开区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保障雅安经开区供水需求。根据《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芦天宝飞地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开区(含物流园区)年需水总量约为6450万立方米,目前主要供水水源为玉溪河引水工程和铜头引水工程和雅安市第三水厂、南郊水厂和永兴水厂等水源供水。“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名山河箭道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名山河红岩段防洪治理工程以及名山河江落村段防洪治理工程,提高防洪抗灾能力;规划实施名山农村供水总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名山区城镇供水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名山区供水应急保障项目、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名山片区)项目,提高经开区供水保障能力;规划储备清漪湖(红光水库)扩容升级项目、徐家沟水库、蒙顶山水库、凤鸣水库,优化完善经开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为经开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水安全保障。

(二)联动“两片”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

“两片”指南部片区(大渡河流域)、北部片区(青衣江流域)。

(1)南部片区包括汉源、石棉两个县,属于干热河谷地带,区内水资源总量大,但主要是大渡河的过境水量,受地形条件影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该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农耕发达,特色农业附加值高,需水量大,环境用水亦有较大的需求;同时,该片区植被较差,生态脆弱,局部暴雨强烈,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十四五”期间,加强蓄引提水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永定桥水利工程灌区渠系配套建设,规划实施汉源县旭家沟水库、汉源湖堤防护岸工程、石棉城区防洪工程以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规划实施一批农田水利设施。

(2)北部片区包括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四个县,地处青衣江暴雨区,暴雨洪灾严重,水利建设欠账较多;该区域雨量丰沛,水资源丰富,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具备蓄水和引水自流灌溉的地形和水源条件,供水以中小型为主。“十四五”期间,配合实施引大济岷工程(雅安段)、长征渠引水水源工程(相岭湖水库),规划储备大庙水库等综合性供水工程,采用蓄、引、提等多种方式发展灌溉面积和解决人口饮水问题,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

4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调度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刚性约束倒逼节水、以严格制度规范用水、以有效政策激励节水、以先进技术支撑节水,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格局,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强化水资源管理考核及结果运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一、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按照“三条红线”和“双控行动”要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节水型灌区、企业(园区)、公共机构、学校和居民小区建设。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强化节水全过程监督,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强再生水回用,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目标。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爱水意识。

组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各县(区)人民政府积极开展达标建设,组织实施技术评估和达标考核,加强经费保障和分类指导,及时提炼经验做法,加大培训宣传工作力度。指导推动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灌区等载体建设,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取得节水实效。协助并指导汉源县争取四川省第三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项目。

加强农业节水增效。根据“定额控制”和“计划用水”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定科学的灌溉用水制度、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农耕农艺节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以加强农业节水增效。

加快推进工业节水。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热力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通用节水工艺和技术, 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和中水回用水平。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督巡查,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鼓励产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

积极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推进雅安主城“直饮水”项目。

培养公民节水洁水意识。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相关活动,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宣传活动。印制水利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宣传画进行宣传。依托中国移动、电信等平台群发宣传短消息,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效果。鼓励和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水、爱护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水量分配和调度

加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强化取水、用水、节水、退水等方面基础性工作。继续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合理分水,优化完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完善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坚持科学调水,构建水资源调配模型,制定完善大渡河、青衣江等重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统筹协调好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保护等关系。依据“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水量的分配和调度,实施计量用水和计划用水,细化灌区水权分配,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效率。

三、严格取水用水管理

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取水口取水量在线监测,年许可取水量地表水2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10万立方米以上取用水户实现在线计量,提升水资源监督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督,依法查处超计划、超许可、取水计量不合规等未按规定条件取水行为。

四、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全市、县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5  构建科学的水网体系

强化工程水网与天然水网互联互通,做好天然水资源与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坚持“近水为先、多源互济、三生并举”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统筹流域和区域,以引大济岷(雅安段)和长征渠引水(雅安段)两个特大型工程为龙头,依托铜头引水工程、玉溪河引水工程,完善“主干”水网体系,补齐重点水源工程短板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配套乡村供水毛细血管,形成大中小微协调配套、市县乡村水网充分衔接、蓄引提供泄排功能科学的水网体系,全面提升“一主两片”供水保障能力。

一、积极参与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

(一)引大济岷工程(雅安部分)

引大济岷工程从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引水,经二郎山隧洞至天全县喇叭河渡槽,沿途经粽子山隧洞、拉塔河渡槽、三王岗隧洞、小河乡跌水电站、白沙河倒虹吸、大岗山隧洞、宝兴河倒虹吸、罗家山隧洞、玉溪河倒虹吸、莲花山隧洞、䢺江隧洞、斜江河倒虹吸、雾山隧洞、文井江渡槽、鸡冠山隧洞、大观消力池、味江河渡槽、双桥隧洞、马家岭渡槽、大观隧洞、汤家坝消力池、成都平原输水管线大观—都江堰徐堰河段、聚源消力池组成,全长192千米。输水支线由走马河取水口、成都市自来水七厂输水管线及高桥消力池组成,全长3.5千米,其中小河乡电站装机容量558兆瓦,大观电站装机容量60.6兆瓦。供水区涉及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眉山、资阳、内江7市39县(市、区),设计引水流量14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引水量24.54亿立方米,工程估算总投资578.3亿元。该工程直接涉及我市天全县、宝兴县、芦山县,建成后将对石棉县、汉源县造成影响。

(二)长征渠引水工程(雅安部分)

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在青衣江干流槽渔滩电站,采用槽渔滩低线取水方案,引水规模19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05立方米/秒,工程年引水量31.26亿立方米,估算投资约1,500亿元。槽渔滩取水经总干线前段84.7 千米引水线路,跨岷江输水至乐山市毛坝水库,连通牛心寺水库,总干线在跨越岷江后在乐山市井研县镇阳镇向东南分水,南干线控制乐山、自贡、宜宾等市的岷江流域供水区;总干线后段从毛坝水库向东延伸68.4千米,在内江市资中县伍家沟分水,向南分水资富分干线控制自贡、内江沱江以西流域供水区;总干线后段跨越沱江继续向东延伸73.4千米在资阳市安岳县宝华镇分水,向南分水内泸干线控制内江市沱江流域以东供水区并可向原向家坝灌区泸州市泸县区域实现自流灌溉;总干线自内泸干线分水后向东南方向延伸39千米在资阳市安岳县忠义乡石碑村交水点进入重庆市大足区,经重庆市大足区、永川区、璧山区、输水至总干线末端重庆市九龙坡区。该引水方案规划在荥经县花滩镇建设相岭湖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983米,相应库容4.08亿立方米。水库建设征地涉及乡镇4个,估算工程总投资98亿元。

(三)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工程影响应对措施

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是我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特别指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强力推进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力争两大工程在“十四五”开工。我市将加强与省上的协调联动,积极参与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科学的雅安水网体系。

为应对两大工程对我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抓住重点工程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配套项目,包括灌面的扩大、供水的接入以及其他植入性项目;建立完善两大工程配套项目的前期工作、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机制,实事求是梳理两大工程配套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症结,深入研究论证,扎实推进两大工程配套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主责,协调两大工程配套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保障域内水体质量、水生态环境总体安全,切实担负起维稳责任,做好移民拆迁安置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续建、新建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抗旱水源建设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及其他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同时,加大水资源配置项目储备工作力度,加快蒙顶山水库、相岭湖水库、徐家沟水库等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一)加快续建工程建设

续建雅安市直饮水建设工程,“十四五”计划投资0.50亿元;续建汉源县九襄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十四五”计划投资2.51亿元。

(二)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为构建多源供给、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提高供水水源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十四五”规划建设旭家沟水库重点水源工程。旭家沟水库工程拟选址于汉源县富乡乡境内流沙河右岸支流旭家沟上游,坝址距汉源县九襄镇约26千米,距汉源县城富林镇约48千米,距瀑布沟水电站约77千米。水库初拟正常蓄水位为1585米,死水位为1540米,水库库容1690万立方米,死库容33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57万立方米,估算总投资约10.49亿元,其中,工程直接费7.65亿元,独立费用1.12亿元,基本预备费0.88亿元,建设征地移民补偿费0.62亿元,环境保护工程费0.22亿元。

(三)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储备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储备蒙顶山水库、相岭湖水库、徐家沟水库、大庙水库、上里水库等项目,加快前期勘查论证等工作进度,为下一阶段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1.蒙顶山水库。蒙顶山水库拟建于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名雅村,属名山河右岸一级支流虎啸河流域,主坝位于虎啸河上游的蚂蟥沟红岩附近,坝址集雨面积8.81平方千米,最大坝高60米,拦河坝长度155 米,设计库容为618万立方米,估算工程总投资2.5亿元。

2.相岭湖水库。相岭湖水库是长征渠原规划中拟定的水源区骨干水库工程,水库建成后,可调蓄青衣江一级支流荥经河丰富的天然径流,增加枯期下泄河道水量的同时兼顾发电。水库拟建于荥经县花滩镇,正常蓄水位983米,相应库容4.08亿立方米。水库建设征地涉及乡镇4个,估算工程总投资98亿元。

3.徐家沟水库。徐家沟水库位于名山区名山河,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兼农业灌溉的小(一)型水库,水库总库容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2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1080万立方米,其中城镇年供水量392万立方米,灌溉年供水量133.6万立方米,估算工程总投资7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4.2亿元,水库建成后可恢复改善灌面5.5万亩,新增灌面1.2万亩,解决名山城区6万人的饮水及有效解决名山城区的防洪问题,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

4.大庙水库。大庙水库工程规划是以灌溉为主,兼顾灌区乡村生活供水,并作为天全县应急备用水源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拟建于天全县西部的老场河流域上游,水库正常蓄水位970米,设计洪水位973.11米,校核洪水位974.21米,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5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62米,初拟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估算工程总投资12亿元,工程建成后可发展灌溉面积10.73万亩,年供水量3676万立方米。

5.上里水库。建设一座小型水库,作为陇西河片区主水源,同时,改扩建罗绳水厂,扩大覆盖区域,解决陇西河片区季节性缺水问题,估算投资2亿元。

三、全面推进乡村水务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水务,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原则,通过改造、扩建、管网延伸等方式提供规模化供水;对有条件集中供水的县(区),坚持以县为基础、乡镇为单元,从水源到水龙头,初步实现公司化运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程度和质量;对农户分散居住的山区,因地制宜分散供水。完善乡村供水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防止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严重水质问题。编制县级“十四五”新时期农村水利规划,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不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四、实施农村水利工程

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水源工程灌排设施和计量监测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水源保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玉溪河灌区我市境内的芦山县、名山区节水改造,实施芦山县玉溪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已成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专栏2  水资源配置工程

续建工程。续建雅安市直饮水建设工程、汉源县九襄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总计续建投资3.01亿元。

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配合省上推进2个特大型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力争引大济岷工程2022年开工,长征渠引水工程2024年开工。积极争取工程配套项目。

重点水源工程。启动建设旭家沟水库,加快蒙顶山水库、相岭湖水库、徐家沟水库、大庙水库、上里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乡村水务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推进雨城区中心城区管网延伸、永兴水厂管网延伸、名山区农村供水总厂管网延伸等工程建设,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农村水利工程。开展玉溪河、永定桥水库配套灌区输水工程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实施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6 构建现代水管理体系

利用新发展理念、现代管理方法、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构建科学、法制、高效、规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水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水法治建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等法律法规,继续加强水行政执法,严肃查处重大案件、典型案件,增强涉水法律法规权威性。

二、加强涉水监督管理

运用行政手段,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河(湖)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等,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水监督体系,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大监督格局,加强监督能力建设和监督考核成果运用,继续开展“四不两直”督导。

三、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妥善应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利工程领域及水库移民稳定风险,制定完善防洪抗旱、突发水体污染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水安全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应对水安全极端情况和各种困难局面,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四、加强经济调节

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通过征收水资源税、实行阶梯水价、收缴税费等经济手段,倒逼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五、加快智慧水利建设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要求,坚持“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原则,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构建全市智慧水利体系,实现重点业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带动水利信息化,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对外窗口信息化、指挥调度信息化、基础工作数据化、流域管理和水管单位自动化信息化等,充分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建设全方位、全时段、空天地立体全覆盖的水利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全市水利行业网络安全联防联控机制。

六、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高质量推进移民工作。统筹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征求移民群众意愿,进一步提高移民安置规划质量。依法依规开展移民安置工作,统筹做好移民安置质量、进度控制,实现移民安置目标,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已成工程移民安置竣工验收。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支持移民安置区完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加强移民就业创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实用生产技术、就业技能、产业发展等培训工作。推进移民安置区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选择一批有条件的移民村先行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七、加强水利科技创新

用科学思维分析、调研、决策、管理,实现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创造性推进水利大发展。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利科技考核与激励机制,推动工程带科研政策落地,增强创新活力。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搭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在水治理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八、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推进党政、专业技术、技能、企业经营管理、基层水利五类人才建设,加强干部职工继续教育,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水利干部队伍。

专栏3  智慧水利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构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开展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平台和市场信用监管平台的运用,加快形成工程建设数据库和监控网,实现动态监控和实时预警。全面掌握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业绩信息、行为信息等,强化信用信息的动态管理和运用,逐步实现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推进水库信息化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完善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和雨水情测报设施。

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信息化建设。完善取水户业务办理、监督管理、资源配置、动态监测、水资源保护等功能模块。升级流域水资源调度模块,逐步实现各流域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的自动生成,开发流域径流预报、需水预测、径流演进等水资源调度模型库,开展多场景组合下的调度案例库的建设,提升调度决策支持能力。

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建立流域洪水一体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推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约化应用。

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建立“一河(湖)一档”,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数据库和“一张图”。

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开展生产建设活动卫星遥感监管,利用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手段,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能力建设,完善水土保持监测设施。

7  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涉水空间管控,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按照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省级水资源监控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相结合,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的总体构想,充分利用四川省水资源监控能力等信息平台,为发布监测预警信息、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奠定基础;根据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情况、覆盖范围、监测情况和已有监测资料,结合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细化监测指标、监测单元和监测方案,落实监测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评价结果,按照全省工作进度要求,提出预警阈值和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二、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切实加大河(湖)长制工作的资金保障力度,推进构建“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河道治理机制。加强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专项资金整合,突出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河道建设,加大城镇污水治理投入力度。《按照雅安市基层河(段)长巡河制度(试行)》和《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要求,切实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开展常态化巡查,按照编制的 “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按年度落实“目标、问题、任务、措施”四张清单,研究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及“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

三、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

以防洪、水污染、水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河湖库为重点,实施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打通阻隔、水生态修复、生态补水,保护和恢复河湖库生态系统及功能。规划实施青衣江草坝、多营段综合整治,加大名山河水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名山河生态补水,提高河湖水环境容量,改善水环境。

四、加强配合协调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摸排,制定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名录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五、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加强生态流量监督性监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保障措施,落实监督责任,保障河道生态基流,不断改善水生态,促进生态雅安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六、加强农村河道塘堰整治

以“引排顺畅、水源互济、灌溉保证、水清岸绿”为目标,开展农村小河道、小河沟、小塘坝、小湖泊的清淤疏浚、坡岸整治、河渠连通等整治工程,重点开展违规占用农村水源点养殖整治活动,完善灌溉排水体系,建设“水美新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

七、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整合资源,加大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水土保持建设和修复力度,开展以坡耕地改造、水保林及经果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建设,积极争取和重点实施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省级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提高水土保持率。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站,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坚决防控人为水土流失。

八、推进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

按照资源条件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量力而行推进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落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意见》(雅办函〔2015〕38号),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实施水库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水土保持型、灌区型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7个,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10处以上,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以上。

专栏4  水生态保护

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按照编制的 “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按年度落实“目标、问题、任务、措施”四张清单,研究解决河湖突出问题。

河湖水系管理保护。规划实施青衣江草坝、多营段综合整治,实施名山河水环境整治和生态补水,提高名山河水环境容量,重点保障雅安经开区供水需求。

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保障河道生态基流,改善水生态。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60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到达73%以上。

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10处以上,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以上。

8  加快构建高效科学的水旱灾害防治体系

一、完善江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主要江河防洪治理,加快大渡河汉源县青富镇段堤防工程建设力度,尽快启动青衣江草坝镇段堤防工程,大渡河石棉县城区向阳段堤防工程建设,加快青衣江多营段、芦山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构建青衣江、大渡河干流段防洪体系。继续实施一批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千米中小河流治理,完成陇西河、玉溪河等19条堤防工程建设,对2019年“8·22”和2020年“8·11”特大暴雨洪水水毁不达标堤防进行提升改造,优先解决中小河流城镇河段防洪不达标、历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

二、强化山洪灾害防治

按照补齐短板、确有需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实施危险区动态和分级管理,健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规范,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扩大预报预警信息覆盖面,推动监测预警平台集约化应用,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临溪河等6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减轻山洪灾害损失,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三、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

开展全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编制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建立流域联合防洪调度机制和主要江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建立水库汛期监管预警系统,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提升防洪减灾服务能力。

四、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对新出险和安全鉴定即将到期的水库开展新一轮安全鉴定,准确掌握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状况,对于鉴定为三类坝的水库,抢抓机遇,争取纳入“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除险加固;对于鉴定为二类坝的水库,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加固和维修养护,及时消除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险情、隐患、缺陷。启动实施芦山县苗溪水库、沫东水库,名山区王坝水库、小海子水库等除险加固,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加快建设完善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等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水库维修养护,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专栏5  防洪减灾工程

续建工程。续建大渡河汉源县青富镇段堤防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完成芦山县苗溪水库、沫东水库,名山区王坝水库、小海子水库除险加固,对新增病险水库实现“动态清零”。

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推进流城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完成19个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新增治理河长176千米。

山洪灾害防治。加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实施6条重点山洪沟治理。

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体系和决策支撑系统,完成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等级划分,完善防汛预案,强化预案演练,加强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

9  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水利制度体系

 一、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

(一)加快水权水价市场改革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水利事权划分,推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水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分工负责的协调机制,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安全保障与水能资源、河道岸线等开发利用关系。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推进水价改革。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相关要求,根据雅安市主要大中型灌区实际情况,加快灌区水权分配,将灌区水权细化到用水单元,科学核定农业灌溉水水价,按照核定的水价收取灌溉水费,对中粮农户推行水费财政补贴机制,实现灌区良性运行。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有条件的乡镇逐步使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探索建立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探索推进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和引导地区间、流域间、行业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等水生态补偿机制。

(二)加大水利“放管服”改革

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是水利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强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在“减”字上下功夫,按照“应放尽放”的目标要求,做好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的摸底清理、下放工作;在“管”字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重点监管、失信惩戒等力度,抓好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在“服”字上下功夫,统一标准、简化程序,优化水利行政审批办理窗口流程和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完善管理机制体系

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建设,理清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水利法规体系工作职责,推动水法治宣传工作。落实执法部门责任制,完善执法部门工作考核、督办、追究等配套制度。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利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提高新形势下的执法能力,造就一支廉洁公正、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专职水政监察队伍,从源头上解决水行政执法难、执法软等问题,增强水政执法的巡查车辆和执法设备保障工作,切实保障水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开展依法治理专项整治活动,树立“普法结合、以治促普”的新理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取水开发利用管理,加大对违规取水行为和不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的查处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依法治水工作情况交流,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和情况通报制度。

二、全面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一)全面加强水法治建设

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水利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水利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整合水行政执法队伍,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加强水利普法宣传教育,树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

(二)切实加强涉水事务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管理体制,促进区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保障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

1.坚持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利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理顺职能,完善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2.统筹城乡供排水发展。统筹城乡民生水利发展,按照全域雅安供水构架,协调推进城市、农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水、统一水质检测,开辟水源、新建水厂、完善管网,建成“同网、同质”、城乡一体、安全高效的城乡居民饮水保障体系;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3.统筹城乡防洪排涝管理。顺应城乡水利一体化管理方向,防洪排涝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度,实行首长负责制。在对全市防洪排涝进行统一规划基础上,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对规划范围内的河、库、闸坝、泵站实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4.进一步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理顺运管体制机制。区分不同项目类型,积极探索有效管用的建设管理新模式,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把工程管护摆在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理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财政补助,推广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做法,确保工程能够长期良性运行。

(三)持续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加强水利规划和基础工作,加强基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水利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水利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确立水利科研的公益属性,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节水灌溉、生态水利、水环境治理保护、水土保持技术、水利工程检测技术及质量标准、防灾减灾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搭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水利科技项目的研究,健全水利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力度;稳步推进水利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提高对外合作水平,通过项目合作、会议交流、考察培训等方式,不断拓宽水利国际交流合作领域。

2.水利人才队伍能力

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加大水利人才工作建设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水利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发展,建立各级各类水利人才培养制度,持之以恒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实施干部 “能上能下”办法,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为、不善为”等问题。坚持以德用人,以才选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干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等重点培训工程。优化干部考评工作,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目标体系和奖惩机制,引导干部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投身“十四五” 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人才结构调整步伐,引进急需人才,加强与院校的合作。

3.水利信息化能力

推进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汛指挥决策水平、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因素。“十四五”期间,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办,边建设边受益”的原则,加大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各类水利信息化平台整合力度,加强城乡供水水质监测,完善以市水利局为中心的、沟通上下内外联系的、全面的、多层次的集水文和水利工程运行情况遥测、视频图象监视、移动数据采集、移动防汛业务处理、计算机局域网、多功能视频会议、语音通信、水利数据库及防汛指挥调度决策于一体的防汛指挥系统及水利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防汛指挥调度决策从信息采集发布、移动报险和信息查询、洪水预报、灾情分析、异地会商到水情调度、抢险调度、命令发布、移动指挥等方面及水利办公的自动化,为领导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提供一个快速、可靠、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创新工程建设机制和管理模式

积极与省水利发展集团对接,力争参与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政府在工程建设推进中的组织领导责任,深入推进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治理能力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建设管理力量提升项目法人履职能力。深化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和监督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构建竞争有序、监督有力的水利建设市场体系。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等新型模式,探索工程监理制改革。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质量责任,提升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终身责任管理制度和水利优质工程评选制度,完善质量和安全监督制度体系,强化水利工程监督机构与监督能力建设,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技术标准,大力开展质量监督检测,推进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保障工作监管,将农民工支保清欠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体系。

四、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水美新村建设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以“生产生活生态同步、规划建设管护统筹”为指导思想,围绕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完成幸福美丽新村产水配套、饮水提升、洁水美村的建设任务100个。加强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的规划工作,强化幸福美丽新村水生态保护力度,抓好幸福美丽新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保护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拦水堰、引水渠、古水井等水利工程,确保水利工程既能长期正常使用,又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水文化载体。加强幸福美丽新村水利与产业协同发展力度,按照“工程景观化、景观生态化”思路分析研究河流、水库、水渠、塘的自然环境与特色,“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地组织实施,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挖掘水文化,打造水景观,适度建设水滨休闲设施,构建滨水、亲水的开放型空间,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发展水生态旅游,不断提高水利设施的经济效益

10  加快构建繁荣昌盛的水文化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指引,尊重历史、道法自然;立足行业、依托地方;面向社会、对接市场,挖掘传承弘扬优秀文化,进一步增强雅安水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加强水文化建设

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行动的实践活动,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途径。“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的建设;深入挖掘境内水文化,提炼水利工程文化内涵;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水文化人才,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的力度。

深度挖掘青衣江、大渡河水文化,尤其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长征精神,传承、发展、提升青衣江、大渡河水文化。

二、加强水文化载体建设

充分利用水文化的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科学研究、对外合作交流等,实现传统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以河湖公园、湿地公园、水美新村、清洁小流域等为载体的现代水文化景观,营造节水、惜水、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水文化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水文化公益宣传活动,探索建设雅安水情教育、水文化教育科普基地,发挥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传承发展水文化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省级建立蜀水文化专家库,培育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雅安水文化工作队伍,促进水文化建设进机关、进学校、入基层。通过水文化展现水利成效,体现水利人精神面貌、提升水利社会影响力,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把水利上升为精神层面深入人心。

11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规模

“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共计439个(续建项目3个,拟建项目182个,储备项目254个)。规划水资源节约保护建设项目4个(拟建项目4个);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项目19个(拟建项目2个,储备项目17个);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69个(续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87个,储备项目80个);行业能力建设项目34个(拟建项目12个,储备项目22个);水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项目77个(拟建项目33个,储备项目44个);防洪减灾工程建设项目136个(续建项目1个,拟建项目44个,储备项目91个)。

本次规划项目总投资649.01亿元(含续建项目估算投资3.23亿元,拟建项目估算投资95.80亿元,储备项目估算投资549.98亿元)。其中:水资源节约保护项目总投资1亿元(拟建项目投资1亿元);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22.89亿元(拟建项目投资51亿元,储备项目投资171.89亿元);民生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123.56亿元(续建项目投资3.01亿元,拟建项目投资11.94亿元,储备项目投资108.61亿元);行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4.17亿元(拟建项目投资1.34亿元,储备项目投资12.83亿元);水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140.53亿元(拟建项目投资11.54亿元,储备项目投资128.99亿元);防洪减灾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46.86亿元(续建项目投资0.22亿元,拟建项目投资18.98亿元,储备项目投资127.66亿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一)筹措设想

续建项目按审批文件明确的资金筹措方案安排资金来源。水库工程暂按国家财政、省级财政和地方自筹来解决资金问题。主要江河堤防工程按照 “十四五”补助政策中央60%、地方40%进行筹措,中小河流治理堤防工程按照“十四五”补助政策中央70%、地方30%进行筹措,民生水利、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行业能力建设项目投资按照相关政策进行筹措。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项目投资需求量大,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需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的原则,研究增加水利投入的新渠道,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水利发展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拓宽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和资金来源。推行PPP等模式,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村民自建”机制,激发民众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十四五”期间各项水利建设任务的顺利有序实施。

(二)实施计划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总投资649.01亿元(含续建项目估算投资3.23亿元,拟建项目估算投资95.80亿元,储备项目估算投资549.98亿元)。建设投资大,任务重,首要保证续建工程九龙水库灌区建设等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确保主要江河堤防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和山洪沟治理等骨干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工程的实施,其他项目视资金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实施。同时,综合考虑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要求和行业加快发展的需要,年度投资基本持平。

12  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水安全保障的要求,与全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进行了对接,在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方面与国家、省规划保持一致。同时,与《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雅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进行了衔接,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领域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进行了对接,规划之间相互协调。

本规划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四川省“三线一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川府发〔2013〕16号)《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川府发〔2018〕24号)《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川发改规划〔2017〕407号)等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总体相适应,规划实施可以把对各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环境影响分析

(一) 规划项目将对环境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

由于规划项目所承担的任务以及保障对象的不同,其环境影响各异,其中水土保持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属生态恢复与保护类工程,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1.水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考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在工业节水方面设置控制用水指标,“十四五”期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7.2亿立方米/年以内,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大降低。在农业节水方面,进一步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实施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达到0.5。

2.实施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提高旱涝灾害防御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实施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防御洪水能力,修复河流生态环境;加快完善沿江(河)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健全城市洪涝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通过防洪减灾工程的实施,在“十四五”末将显著提高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3.水生态保护包括加强河湖保护、保障生态流量、实施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水生态保护可有效管控涉水空间,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规划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3%以上,水生态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二)规划项目将对环境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

规划项目对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规划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对水质的影响、对河道及水文情势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工程占地对耕作土壤的影响、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移民安置的影响、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对市容景观的影响等,如“十四五”规划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项目包括主要江河堤防、中小河流治理等,其不利影响是改变河流水文情势,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对生态环境和重要生态功能区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不利影响是相对局部和微小的,但也应做出预测并提出应对对策和具体的保护措施,以趋利避害。

三、对策与保护措施

规划项目的实施将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具体的项目,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或篇章,制定相应的工程保护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让环境影响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予以减缓或消除。针对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将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其主要的应对策略为:

(一)针对规划工程项目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减轻规划项目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针对水库涉水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需水要求,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将进一步研究综合用水(生活、生产、生态)需求以及调度运行方案,注重在开发利用中维护河流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

(三)在规划工程的选址选线中,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敏感区、永久基本农田,切实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项目确实无法避让的,需按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办理。

(四)加强对规划项目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五)在水资源开发和供水工程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分析河道内外环境需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项目开发任务。

(六)优化和调整工程布局,慎重选择施工场地,尽量避开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对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采取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等生态影响防护和恢复措施,减轻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七)优化工程选址和建设规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尽量减少淹没占地及移民,从源头上减轻移民安置难度;切实做好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农村移民安置、城(集)镇及专业项目迁(复)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八)加强执法监督,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对于违反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不按取水许可规定取水、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未按环境保护要求下泄生态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查处。

四、评价结论 

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实施可为区内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后可大大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该规划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规划对环境以有利影响为主,针对不利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的降低。从环境角度评价,本规划方案的实施是可行的。

13 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把水安全保障作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必须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水利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强对水利事业的领导,把水利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从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管理制度、经营机制、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雅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是指导全市今后5年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内容多、涉及面广、投资大。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和关系生态环境改善、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及时解决水利工作的重要问题,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在推进水利发展和改革中的责任,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实行市负总责,县(区)抓落实的水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部署各项任务。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水利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指导、全力保障水利工作。协调和落实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认真组织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各项工作,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要进一步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水利部门在水利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事权,建立起一个以水资源权属管理为核心,监督到位、关系协调、运行有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城乡水利一体化。细化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水利改革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推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主动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和信息化、文化体育和旅游等部门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水安全保障工作合力。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县(区)、各个项目责任单位以及各相关责任人员职责,确保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抓、责任有人负。强化指导、督查和考核,形成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二、抓好规划落地,推进项目实施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水利发展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编制好阶段和年度水利建设计划,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受益一片,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大力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抓好征地移民、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环评等要件办理,积极落实建设条件。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项目审查审批进度,强化监管,提高效率,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项目投资需求量大,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引导作用,研究落实金融支持水利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积极稳定和扩大水利投入规模。优化水利建设投资结构,充实重大项目储备,确保“十四五”各项水利建设任务的顺利有序实施。

四、严格监测评估,确保落地见效

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实施进展监测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五、促进公众参与,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利宣传工作,加大对水情的宣传教育力度,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作为干部和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水利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对水的珍惜意识、忧患意识、感恩意识、敬畏意识和水法治观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和水利建管工作,依法公布水情信息和工作动态,鼓励社会监督水安全保障工作,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