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5-30 15:42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雅安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关于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医改领导小组2022年第1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22年5月30日

关于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的实施方案 

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雅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合理利用医保基金、促进医疗服务供需平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举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改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让群众看病更多一些便利,治病更少一点负担,健康有更可靠保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借鉴三明市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经验,以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载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合理引导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连续、协同、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实现大病重病在本市解决、一般疾病在县(区)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不合理异地就医明显减少,全市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解决大病重病,打造川西医疗高地

1.打造川西医疗高地。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市人民医院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华西医院在专科建设、医学教育、高原病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力争实现“六个同质化”发展,推进“1+1+N”模式带动县(区)级医疗机构提升能力,打造川西医疗高地。争创综合类、高原病等省级医学中心和传染病、呼吸、创伤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力提升高原病、传染病、呼吸、创伤、妇产、老年医学等疾病诊疗技术。依托现有医疗资源争取省级支持在雅规划建设省级医学中心,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着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争创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中医康复中心。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创建医学中心、医疗中心。〔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2.推动大医院高精尖优发展。制定雅安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市人民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级试点。巩固石棉县人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汉源县人民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成效,按省部署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大力推动大型公立医院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打造一流队伍,建设一流学科,发展一流技术,提供一流服务。支持部分实力强的三级公立医院适度发展“一院多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人才队伍“传帮带”,支持引进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优化医院收治病种结构,提高收治疑难疾病、危急重症占比。推动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改善服务模式,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完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日间医疗服务、临床路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制度,持续提升医疗质量,60%二级公立医院和90%三级公立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30%二级公立医院和50%三级公立医院提供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40%二级公立医院和70%三级公立医院推行诊间(床旁)结算;推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级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3.支持医学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强应用基础、临床研究,提升核医学、高原医学等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大健康、地方病相关项目的申报,推进公立医院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强化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科研工作,加强中医药循证能力研究、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及中药创新药研发。推动中医药院内制剂等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荐更多特色明显、疗效独特的品种全省调剂推广使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二)围绕解决一般疾病,建设川西区域医疗中心

4.建设川西区域医疗中心。贯彻落实《四川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和《四川省“十四五”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围绕市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异地就医突出的专科医疗需求,依托现有医疗资源规划建设川西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力争新建成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进市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医院特色发展,打造成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医院,满足人民群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5.发挥市级医院“主力军”作用。以制定落实医院章程为抓手,建立健全医院重大决策、民主管理、医疗质量、人力资源、财务资产、后勤服务、绩效考核、科研创新、信息管理等制度。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提标创等,力争2025年市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加强肿瘤、呼吸、消化、心血管、妇产、儿科、老年医学、重症医学、胃肠外科、骨科、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发展微创与介入、移植与再生等特色专科,提高市级医院技术水平,向区域内居民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鼓励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6.增强县级医院“服务主责”能力。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发挥县医院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将大多数患者留在县域范围内。配置适宜医学装备,以智慧医院创建为契机,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制度。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实现县医院100%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0%达到推荐标准。完善县级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三)围绕解决头疼脑热,筑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

7.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优化乡村卫生机构布局和资源深度整合,依托调整后的片区中心镇(副中心镇)卫生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在做好百丈镇、宜东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基础上,扩大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十四五”期末,全市规划建成8个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形成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8.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服务价格等政策,进一步激发基层动力和活力,持续从医保支付等方面落实分级诊疗的工作要求,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推进传帮带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十四五”期末,8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实施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工程,提升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社区医院、中心卫生院等布局和建设12个左右基层临床特色科室。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依托川西医学教育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乡镇卫生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采用市级大型三甲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市、县级基层卫生培训基地+网络线上培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打造“县、乡、村一体化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分层分类培训培养,订单或定向培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医药卫生类实用人才,开展基层适宜技术培训、急诊急救培训、村医继续教育培训等。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通过“县乡一体”解决基层能力问题;实行“县管乡用”,促进县级医院人才和技术下沉;发挥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合理就医,提供实用性指导。〔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中医药管理局、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9.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格把住乡村医生准入关,新进村卫生室岗位的乡村医生原则上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积极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导县(区)做好岗位聘用管理工作,推进“乡聘村用”改革,推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采取巡回、定期驻点等方式下沉村卫生室服务。持续加强乡村医生岗位培训,2022年培训110人,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0.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全科医生培养培训,落实全科医生津贴。加强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设,鼓励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家庭医生能力水平,让老百姓更有信任感。完善签约服务内容和功能,在石棉县试点探索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签约服务模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衔接。鼓励公立医院在职骨干医师以及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开设医生工作室,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四)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11.规范医联体建设管理。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网格化布局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同质化、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紧密型医联体人、财、物、信息系统等统一管理,实现医疗资源统筹管理、集约使用。推动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三区”医疗机构同城化发展,由市人民医院牵头,组建“三区”城市医联体和至少1个专科联盟。石棉县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十四五”期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扩大到所有涉农县。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核定医联体内各级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突出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分配导向。持续推动市人民医院领办天全县、宝兴县人民医院,促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发展。支持符合条件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推进市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宝兴县中医医院,建设医疗联合体,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诊所(含中医诊所)加入医联体。具备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医联体。〔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2.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服务优”的思路,在石棉县开展县域医药卫生集成创新改革省级试点、“三医”联动暨系统集成改革市级试点,探索将县妇女儿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整合到医共体内,促进上下结合、防治结合、医养结合、中西医结合。力争到2025年,石棉县基本建立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化、管理一体化、能力现代化、服务同质化,为县域内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其余县(区)因地制宜推广石棉县试点经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实现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医保结算、考核监管“五统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一个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强化医保政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约束激励作用,推动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在石棉县等紧密型医共体内实行高血压、糖尿病特殊门诊“医保服务包”管理,并完善相关措施。完善差别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对下转患者不再重新计算起付线,对未按转诊程序就医的普通病、常见病患者合理降低报销比例,引导群众科学理性就医。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4.加强慢性病诊疗管理。畅通医联体内慢性病患者双向转诊渠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做好患者慢性病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并与接续性医疗机构共同负责为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持续落实“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相关规定,重点落实好“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相应执业范围的执业医师,经相关培训后严格按照医学诊断标准对‘两病’患者进行认定。具体培训工作由县(区)卫健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县(区)卫健部门要主动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城乡居民‘两病’参保患者数据提供给医保部门,作为‘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的重点认定对象。暂不具备认定条件的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对口支援、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由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中相应执业范围的执业医师开展上门认定和集中认定,具体由县(区)医保、卫健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可充分利用流动医疗服务车开展”等要求。落实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用药长处方制度。将养老机构内设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分级诊疗体系,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医疗照护、居家护理等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向高龄、重症、失能、部分失能、失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或确有困难的居家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慢病防治、康复等居家医养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5.健全双向转诊管理服务。各级医疗机构要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工作,按照国家制订的单病种分级诊疗指南,制定合理的转诊流程和内部制度。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对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转出医疗机构应主动与接收医院联系,负责预约转诊事宜,确保患者有序转诊,得到及时合理治疗。上级医院要为下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患者优先提供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优先满足转诊所需的专家、专科门诊等号源。对向下转诊患者,上级医院要提供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诊治信息和后续治疗方案。〔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6.强化药品耗材供应保障。全面落实国家、省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中选产品。医联体牵头单位积极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跟进使用,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的上下匹配性,加强品间替换的指导,使用价格适宜的产品。保障下转常见病、慢性病及康复期患者合理用药需求。〔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7.创新医防高效协同机制。医联体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明确统筹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的部门,推动落实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责和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推动疾控与医疗队伍、资源、服务、信息“四个协同”。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公共卫生任务能力,探索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服务新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依托市人民医院,加快推进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各县(区)规范化建设传染病院区,依托辖区内综合实力强的公立医院进行规范化管理运行。健全中医药全程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运行机制,争创省级区域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人员、物资、设备等重要应急储备和队伍建设工作,修订完善《雅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雅安市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试行)》;规范四川(雅安)高原卫生应急救援支队建设与管理,开展调整补充工作;举办第七届雅安市急诊急救大赛,开展应急演练;建设“5G+急救”,加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指挥急救医院端,打通院前院内信息传输通道,实现接诊即分诊,上车即入院。〔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18.推动健康信息互联共享。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动医联体内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医联体内部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互联互通,推进资源调配、经营管理、质量评价等数字化和同质化,提升医联体整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雅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双向转诊系统实现市内转诊,实现区域内信息互联共享。加快“5G+医疗健康”远程应用体系建设,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实现全市远程医疗服务“一张网”。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开放个人健康档案,大力推广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断应用。〔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

三、组织实施

各县(区)要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注重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制定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发展,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各市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强化分工协作,卫生健康部门要统筹医联体建设管理,完善群众就医指南和双向转诊制度,规范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转诊标准和流程。财政部门要按照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按规定落实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政策,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医保部门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充分发挥医保就医导向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推进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力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引导患者有序合理就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