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关于雅安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0-06-05 10:1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2020年5月17日在雅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雅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雅安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提请雅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圆满完成收支预算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142万元,为预算的102.6%,同口径增长11.33%。全市收入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后,收入总量为1,584,765万元。预算支出1,456,071万元,完成预算的99.13%,增长11.54%。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上缴省支出等各项支出1,563,402万元后,全市结存资金21,363万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549万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12,814万元。全市各级实现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125万元,为预算的100.83%,同口径增长9.4%。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后,收入总量为745,562万元。预算支出429,627万元,完成预算的98.35%,增长5.81%。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各项支出732,504万元后,市级结存资金13,058万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843万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7,215万元。市级实现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预备费4,013万元,主要用于“8·22”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等。

2019年初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9,263万元,加上按规定补充5,843万元后,2019年末基金余额15,106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52,557万元,为预算的198.07%;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后,收入总量为770,591万元。预算支出643,474万元,完成预算的94.1%。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调出资金等各项支出730,263万元后,结余40,328万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2,888万元,为预算的126.69%;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后,收入总量为442,374万元。预算支出352,920万元,完成预算的90.37%。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各项支出404,745万元后,结余37,629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491万元,为预算的111.89%;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后,收入总量为3,837万元。支出3,46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结转371万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3万元,为预算的132.19%;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后,收入总量为1,769万元。支出1,40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结转36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31,221万元,为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余,收入总量为491,575万元。支出213,27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结余278,302万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00,078万元,为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余,收入总量为413,973万元。支出191,1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结余222,868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

2019年债务余额为1,360,067万元,比2018年底增加229,954万元,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1,619,066万元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主要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重点支持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在推动我市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批准。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19年,全市财政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四川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狠抓收支预算管理,保障重点支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落实减税降费,增强发展动力。认真落实国家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全年减税降费23.14亿元。继续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各项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目录清单。

2.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保障。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为保障重点腾挪财政资金。大力压减一般性公务支出,全市各级机关一般性支出压减12.1%。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全市压减353万元。实行工资支出和扶贫支出专项库款保障管理。

3.坚持开源节流,提升资金绩效。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努力提高收入质量。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年初预算3.33个百分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争取资金93.51亿元,增长6.51%。争取再融资债券65,774万元,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盘活存量资金,集中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项目。实现预算部门和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组织实施评价项目145个,涉及财政资金7.98亿元。

4.坚持以民为本,加强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6%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筹集资金19.86亿元,全面完成省定22件民生实事。筹集资金2,170万元,用于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重点疾病筛查、“菜篮子”工程、体育健身行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

5.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风险防控。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做好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制定实施防范经济、财政运行风险“1+8”工作方案。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争取新增债券25.65亿元,增长38.08%。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稳妥化解存量,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的郑重承诺。

6.严肃财经纪律,做实财政监管。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核查,持续开展会计监督等检查,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市级预算专项资金绩效调研。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健全财政扶贫资金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深入开展涉农保险保费补贴问题专项治理,督促相关县(区)及时整改。深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提前一个月实现通过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统一发放要求。全市通过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97亿元。全市财政评审各类项目2,277个,审减资金5.77亿元。

7.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财政。依法将“四本预算”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财政运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完善透明预算制度,推动预决算公开规范化、常态化。指导乡镇预算编制,规范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主动接受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积极听取和吸纳代表、委员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改进财政工作,实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满意率“双100%”。

(三)全市重点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2019年,全市财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强民生保障,为推进雅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1.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投入6.21亿元,支持各县(区)按照“一核两翼”市域发展格局,聚焦绿色产业发展。支持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服务业倍增发展,重点培育现代物流业,支持川西物流中心建设。促进对外开放合作。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升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4.25倍;促进“政采贷”政策落地。制定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基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2.保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市投入14.44亿元,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完善四项扶贫基金管理办法,全市基金总规模3.03亿元,累计使用2.23亿元,撬动银行贷款2.38亿元。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推进财政补助“五补五改”。健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推进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广农村垃圾治理“高岗村模式”,加快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3.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全市投入4.54亿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支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夹金山分院改造提升。支持熊猫新城、藏茶城等建设。支持县(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支持“五馆一站”免费开放,改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大力实施体育健身行动。

4.推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市投入24.1亿元,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茶地坎大桥、省道104线姚桥至草坝段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川西门户枢纽。支持雨名快通及成雅高速金鸡关互通建设,推进雨名经同城化发展。支持大兴新区道路和综合管廊、大兴二桥、南外环线建设,推动大兴新区发展。支持雨城区中心城区征地搬迁“攻坚大会战”。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提升改造主城区农贸市场6个,整治中心城区背街小巷37条,改造旱厕101个,新建公交站台37个。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5.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市投入21.58亿元,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和高职生均经费财政保障机制。支持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支持加快川西教育中心建设。

6.做好重大灾害资金保障。“8·22”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市财政局第一时间向省财政厅汇报灾情,省财政厅高度重视,下达我市应急救灾及灾后恢复建设资金2.66亿元。全市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安排本级财力1亿元用于应急救灾和灾后恢复建设。

7.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投入17.66亿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大学生、贫困家庭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落实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社会保障提标等政策。继续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放高龄津贴。落实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补贴。落实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社会保险及退役军人安置等政策。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

8.深化健康雅安全面建设。全市投入19.16亿元,推进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康养产业发展。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支持乡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持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为全市3.4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重点疾病筛查。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等政策。支持华西医院领办市人民医院工作。支持食品药品监督抽检。支持川西医养中心建设。

9.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全市投入7.56亿元,支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支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健全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城市综合执法、司法救助、社区矫正、禁毒、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维稳、法律援助等。支持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支持群团组织、民族宗教、招才引智、社会科学、保密、老龄、档案等工作。支持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投入统计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2019年,全市财政平稳运行、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我市被国务院办公厅评定为财政管理先进市,是全国获得财政管理工作表扬的八个地级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市(州),获激励奖励4,00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通过积极争取,我市被财政部纳入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市财政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和不足:收入规模小,新兴财源还未形成有效支撑;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刚性支出持续增加,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仍需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0年预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编制好2020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2020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方面: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收效应持续释放,财政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我市也迎来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财政收入长期平稳运行的基础没有改变。

财政支出方面:各级财政必保支出较多,支出增长刚性较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领域资金需求大。

综合分析,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态势基本一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落细,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2020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20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积极有为,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税制改革;认真贯彻省委“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重要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大力压减部门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绿色产业发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区四新城”建设、打赢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保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财政可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厉行勤俭节约,突出保障重点,加强绩效管理,强化全面统筹,加强风险防范。

(三)2020年财政政策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1.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认真贯彻省委关于过更加艰难日子的要求,严把支出关口,继续压减市级部门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加大财政拨款与其他资金的统筹力度,将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审计查出问题等情况与预算安排挂钩。

2.支持应急体系建设。完善财政保障体系,支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支持加快重大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水平。

3.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健全脱贫攻坚投入保障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支持生猪稳价保供,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乡村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激励奖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4.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积极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构建“一核两翼”市域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两区四新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绿色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支持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5.支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积极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政策。

6.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政策。推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改造提升。支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市人民医院大兴院区、市老年大学等项目建设。

7.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行动,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支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支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

8.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加强“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监控,实行工资、扶贫和基本民生资金专项库款保障管理。落实市县政府主体责任,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优先保障“三保”支出。

(四)2020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合理编制2020年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443,907万元,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扣除上缴省支出后,收入总量为757,90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支出拟安排757,902万元。加上省提前通知转移支付补助224,029万元后,全市支出981,931万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172,473万元,加上省补助等各类收入,扣除补助下级和上缴省支出后,收入总量为250,01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支出拟安排为250,019万元。加上省提前通知转移支付补助222,780万元,市级支出472,799万元,其中:补助下级179,618万元。按规定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2020年支出后,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6,106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329,050万元,加上省提前通知转移支付补助1,500万元,收入总量为330,550万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支出拟安排为330,550万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07,427万元,加上省提前通知转移支付补助1,000万元,收入总量为208,427万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支出拟安排为208,427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3,405万元,加上上年结转371万元,收入总量为3,776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支出拟安排为3,776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90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386万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1,486万元,加上上年结转366万元,收入总量为1,85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支出拟安排为1,852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06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44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45,781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78,302万元,收入总量为524,083万元。按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政策,支出拟安排为225,913万元,结余298,170万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14,483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22,868万元,收入总量为437,351万元。按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政策,支出拟安排为203,664万元,结余233,687万元。

5.新增地方政府债务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厅提前下达我市部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01,900万元。拟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举借专项债务301,900万元,其中:市级104,300万元,县(区)197,600万元。按此举借债务后,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加到632,450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加到312,727万元。全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1,661,967万元。

我市收到省下达2020年全年新增债务限额后,市政府将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调整方案。

(五)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按照“三保一优”重要要求,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合理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资金需要。主要支出包括:

1.保运转方面

安排资金128,048万元,主要用于市级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基本公用经费等,提高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

2.保民生方面

安排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资金1,714万元,主要用于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市级配套。

安排农业农村方面资金10,888万元,主要用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水利发展、雅茶产业发展、竹产业发展等。

安排解困帮扶资金2,673万元,主要用于各类政策性补助市级配套、再就业培训、高校毕业生创业、残疾人保障、双拥等。

安排民族宗教资金357万元,主要用于民族宗教工作等。

安排教育发展资金12,288万元,主要用于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综合改革、高职院校生均经费保障等。

安排社会保障资金4,294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高龄津贴、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

安排医疗卫生资金7,212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医保、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补助、“微急救”平台建设、疾病应急救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等。

安排百姓安居资金690万元,主要用于安全社区建设、政府住房管理、气象现代化建设、地震防治等。

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875万元,主要用于交通建设管理维护、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

安排生态环境保护资金4,255万元,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功能区建设、矿山救护队建设、退耕还林等。

安排文体事业发展资金3,378万元,主要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文体事业、“五馆”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等。

安排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资金2,07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保险、“扶贫保”保费财政补贴、财政金融互动奖补等。

3.保重点方面

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4,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3,400万元、农业园区发展资金3,000万元、招商引资经费1,567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大数据产业园建设资金2,000万元、服务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争创省级先进县奖补资金1,5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资金1,000万元、人才开发资金1,500万元、创城经费3,000万元、项目编制研究经费2,200万元及其他发展类资金2,097万元。

4.市级预备费

安排资金4,013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5.统列经开区支出

按现行财政体制,经开区支出在市级统一列支,预计经开区2020年支出20,000万元。

以上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除涉密单位、涉密事项外,市级68个部门2020年部门预算草案已全部报送大会,请予审查。全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是根据2019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收支政策代编的预算,待各县(区)预算编制完成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将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2020年1月1日至5月12日已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76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其中1,619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三、2020年财政工作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财政部门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统筹谋划,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筹集资金,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月23日市财政开通绿色拨付通道,及时足额调度拨付资金,确保防控处置工作顺利开展。截至5月11日,全市各级财政已下达疫情防控资金6,884万元,用于防疫设备物资购置、医疗救治等方面。同时,支持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出台重点项目复工补助、“战疫贷”等系列稳增长措施,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支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春茶稳产增收。强化稳就业举措,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缴费政策。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织牢民生托底保障安全网。

下一步,全市财政部门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政治统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坚定财政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更好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提供坚强保障。

(二)加强收支管理,确保实现预算紧平衡。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收入预期。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收入质量,增强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主动对接研究中央、省的财政政策,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全市一般性支出压减比例达到16%以上。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严格执行同级人大批准的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严把支出关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实现预算收支紧平衡。

(三)发挥财政职能,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切实履行好经费保障职能,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省十三条、市十二条政策措施。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规范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政府债券使用进度,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四)加大民生投入,落实民生政策。支持办好民生实事,做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资金保障,确保全市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6%以上。集中财力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高岗村模式”、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支持峨汉高速和雅安无水港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水电库区发展。

(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坚持底线思维,研究制定应对措施预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争取再融资债券缓解支出压力,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稳妥化解存量,切实加强隐性债务风险管控。强化财政库款动态监测,防范财政库款运行风险。建立“三保”支出“全链条、全流程、封闭式”预算管理新机制,持续兜实兜牢“三保”底线。

(六)深化改革创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按省统一部署,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继续推进市县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支持村级建制改革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健全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资金的监督检查机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面贯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规定,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重要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四川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审查意见和决议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