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雅安市人民政府2018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的函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31 10:3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对市(州)人民政府2018年教育履职情况评价工作的通知》(川教督委〔2019〕4号)安排,我市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18〕69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测评体系>的通知》(川教督委办〔2018〕9号)具体要求,对2018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雅安市人民政府2018年履行教育职责的自评报告》函报于后,请审定。

特此致函。

雅安市人民政府

2019年7月31日

雅安市人民政府

2018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对市(州)人民政府2018年教育履职情况评价工作的通知》安排及《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测评体系》要求,我市对2018年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概况

雅安市辖雨城、名山二区和天全、芦山、宝兴、荥经、汉源、石棉六县,其中:荥经、汉源、石棉、宝兴为少数民族待遇县。全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2018年,全市有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学校)524所,专任教师13842人,在校学生210847人。全市3-5岁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92.84%,义务教育小学与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99%,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0.6%。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要求。

二、工作成效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系统党建持续加强。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标准,以加强党建为根本保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进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2018年,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推进中小学德育,加强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强化学校体育和美育,深入开展传统体育竞技、校园足球普及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融合育人之路。

2.纵深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及省、市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把握关键群体,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培训内容。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融入人文学科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各环节,举办全市高校形势报告会,市委书记亲自为市属高校、驻雅高校及中职学校师生作形势报告。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干部职工目标考核和纪律监督检查范围,全年未发生一例严重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的事件。

3.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以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十条措施》为主线,深入直属单位及中小学校开展专项党建督导,检查反馈并监督整改问题30余个,290所中小学校党组织关系全部调整隶属于市、县(区)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及党员骨干各类示范培训,培训人员280人次。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先锋示范行动”,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100个,共产党员示范团队50个,共产党员示范单位20个。深化“教育乱收费乱补课”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教育收费、招生、中小学减负及直属单位(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10余次。

4.健全教育系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2018年,相继制定了《雅安市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雅安市教育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先后修订完善了《雅安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雅安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雅安市教育系统2018年防汛应急预案》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工作机制。专项制定了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构建了考试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实现了平安高考、中考并确保了全年14次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实施。

5.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调整补充雅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将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纳入教师任职评级条件。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推进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2017-2018年,全市完成了6000例普通话样本调查。2018年我市荥经县、芦山县完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国家库、四川库摄录工作,全市3个国家库、2个四川库全部完成摄录。制定了《雅安市教育局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雅安市学前学会普通话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工程。

(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1.落实依法行政。公开以市教育局作为实施主体的行政权力事项共30项。依法依规督导检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督促中小学校规范办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全面整改问题培训机构156个,及时依法查处涉及教育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分级管理体制,在教育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均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公开公示、监督举报、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2.推进教育改革。我市成立了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严格执行改革方案前期调研、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并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引导,确保改革顺利实施。2018年,我市雨城区、宝兴县、石棉县分别承接了省教育厅部署的《健全第三方评价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盆周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师德考核积分评价体系改革试点》3个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12月,市政府专题召开高考改革推进会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责任书,加快实施高考改革基础保障条件建设。

3.拓展对外开放。2017年11月,我市名山区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签订教育合作意向书,扩大中外教育与文化交流,拓展教育国际视野。2018年1月,雅安加入“眉乐资雅”四市职业教育联盟,开创职教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12月,雅安市教育局与成都市教育局代表两市政府签订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协议,建立起两市协同教育执法及教育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县(区)基础教育对口合作关系。

(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改善学前教育供给。2018年,全市投资5315万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新发展普惠性民办园28所,增加普惠性学位2869个。全市公办园与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6.69%,比2017年提高4.63个百分点。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在2016年二区六县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基本均衡,全市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品质与质量水平提升,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各县(区)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发展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义务教育正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提升。

3.实施高中普及攻坚。名山中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示范创建,2018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市已形成雅安中学、名山中学2所省一级,汉源一中、雨城二中2所省二级示范高中引领高中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建立了高中阶段学校建设项目库,按规划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统筹高中阶段两类学校招生计划,适度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努力扩大中职学校招生,着力解决普职招生比失调和两类高中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018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6%。出台了《雅安市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十条措施》,全力推进中职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双示范”建设。2018年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4%,藏彝区“9+3”计划平稳实施,“9+3”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2%。

4.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在2017年引入民办天立学校基础上,2018年分别在雨城区和名山区成功引进了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2所民办学校,增加了选择性教育资源,丰富了全市基础教育供给结构,公办民办高中教育互补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5.着力保障教育公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权益。结合教育脱贫攻坚,各县(区)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确保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权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入学就读,1.3万名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全部享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资助。4所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50%实行均衡定向,计划指标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中小学针对不具备入校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继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2018年全市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6%。

(四)统筹推进教育发展,教育行政管理不断优化。

1.建立教育决策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在《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全面落实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关要求。将教育质量提升作为“十三五”期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发了《雅安市教育质量振兴计划(2015-2020年)》,抓质量、促均衡,抓改革、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2.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全市抢抓“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机遇,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集中”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合理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模,优化完善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市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生育政策调整等影响区域教育供求关系等因素,按照“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指导思想,分县调整制定了2018-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县域城乡教育结构。

3.实施各级各类教育标准。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经费标准,足额预算教育经费,满足学校发展需求。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办学条件标准,新建改扩建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均严格执行中小学规划建设标准。各县(区)逐步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县级编制部门综合统筹调剂县域事业编制优先保障教育改革发展需要。2017-2018年,全市各县(区)事业编制共调剂929人用于中小学教师补充,教师编制增加率达到8.3%。

4.依法依规强化教育督导。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要求,市、县(区)两级政府均于2017年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健全了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归口管理督政、督学相关职能。市、县(区)均建立了一支人员结构相对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职督学队伍,安排了教育督导专项经费,保障了教育督导工作正常开展。依托四川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已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应用初见成效。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评估监测的公示、公告、约谈、整改等制度,教育督导职能得到较好发挥。

(五)依法强化教育保障,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1.强化教育财政投入和队伍保障。2018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9.15%。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在队伍保障上,加大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2018年全市送培公费定向师范生148人,比上年增加48%,面向社会招聘教师629人,比上年增加17%,其中80%的新招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全年培训教师3.66万余人次。

2.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及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缩小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2015-2018年,全市共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45个;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增加1.06万平方米,增长0.65%;普通高中校舍面积增加10.1万平方米,增长19.17%;中职学校校舍面积增加5.68万平方米,增长34.61%。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建设助推教育质量提升,2018年,全市中小学接入宽带比例达95%,新建录播教室25间,累计建成“数字化教室”4000余间,“人人通”教师和学生实名制注册率分别达92.5%和71.01%,分别位列全省第二和第一,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

(六)持续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育人质量持续提升。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立足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的道德素养要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做“有‘爱’少年”,创“爱国先锋”;争做“有‘敬’少年”,创“学业模范”;争做“有‘诚’少年”,创“诚信标兵”;争做“有‘善’少年”,创“友善楷模”的“四争四创”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我市从2015年起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章程建设工作,至2018年已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及核准工作并定期开展依章办学检查。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抓手,全面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管理运行,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将《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作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业行为的准则,纳入日常教育督导和目标考核。不断强化科学的育人观和全面的质量观,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建立了由市级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定期联合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形成了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完善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校园欺凌”预防和惩治、校车安全管理、师生处分和申诉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食品安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加强防范,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运行。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教育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重点工作安排,聚焦区域教育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目标,致力推进教育基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一)确立“川西教育中心”建设目标。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把雅安教育融入环成都经济圈,主动承接中心城市教育辐射,借力借势发展,同步发展提升。同时立足雅安教育发展经验、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确立将雅安建设成为“川西教育中心”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普及攻坚”“民办教育促进”等八大兴教工程,推动雅安教育弯道超越、发展振兴,打造“学在雅安”教育品牌。

(二)全力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我市按照“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的基本原则,通过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监管招生过程、严控择校选班、规范转学管理等措施,持续努力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由2017年的82个减至30个,大班额比例由2017年的2.2%降至0.8%,大班额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圆满完成了消除大班额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聚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全市投入257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考试网上巡查系统和高清升级的标准化改造,全市考点设置和826个标准化考场的技术条件能完全满足高考改革后国家级统考和省级“选考”学科等级考试的需要。2018年12月,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高考改革推进会,并就“确保社会稳定、建设管理平台、控制高中班额、健全招考机构、配置教师资源、完善硬件条件”等六个方面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雅安市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责任书。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软硬兼修”,在提高硬件水平的同时,与时俱进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建成了与市域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保障了基本教育服务供给。但以发展观点看,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服务能力、质量水平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尚有差距,教育事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方面,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不充分,公办入园难、民办入园贵的矛盾依然存在;义务教育方面,城区学校“强而挤”乡村学校“弱而小”的结构性失衡趋势愈加突出;高中教育方面,高考综合改革的基础保障条件还存在薄弱环节,中职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师队伍方面,教师总体缺员以及教师队伍城乡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不尽科学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市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持续加强政府履职教育评价。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教育方针在教育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推动教育与时代同向同行。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具体要求,针对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的短板,整体谋划,分类施策,进一步强化对全市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统筹落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职责。研究完善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相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和测评体系,督促县级政府积极担当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因地制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和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加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力践行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以深化改革推进教育思想、办学体制与育人方式的积极变革,着力解决好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不断加强改进中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创新“五育”载体和评价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健全教育常态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要求,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统筹解决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费需要。

(四)着力强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县管校聘”的制度机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动力。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符合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体制,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教育、善于治校的高素质职业校长队伍。根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学前教育师资不足和因高考改革普通高中教师学科结构动态平衡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