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探索“田粮埂果”模式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汉源县水土流失分类治理工作成绩斐然

来源: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9-01-16 18:07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欲使江河千里绿,先保大地一寸土”,汉源县水土流失治理依托以工代赈工程、“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保工程,集全县之力,把工程、生物和农耕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昔日黄土坡,今日变梯田,塘渠紧相连,满山绿林望不尽,幢幢新楼在其间,样板引路,费省效宏,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绩斐然。

1.汉源县4个“样板”引路分类治理水土流失

(1)石漠化综合治理样板。汉源县石漠化治理样板为双溪乡2012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并实施了具有蓄、引、排功能的蓄水池、引水渠和排洪沟,不仅能蓄积山泉、雨水,保证大樱桃等经果林及庄稼的浇灌,而且能排出雨季的洪水,确保汛期安全。共完成中央预算内资金204.7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6.76万元,建蓄水池60口、建排灌沟渠12.2千米,栽植桃树、核桃、甜樱桃共13395.76公顷、封山育林1050公顷。项目建成后,受益3个村、14个村民小组、734户、2595人,恢复灌溉面积3226亩,改善灌溉面积2240亩,每年新增蓄水12000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6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56万元。

(2)缺水地区水土保持样板。原市荣小流域共和村五组是彝汉杂居的穷地方,过去为贫瘠的旱片死角,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997年随着汉源县“长治”工程的启动,水保工程技术人员与该社48户村民一起摸爬滚打了两个风雪交加的冬春,把地无三尺平、遍地是乱石、水源奇缺的300亩旱坡地改造成了350亩梯坪地,新修引水渠1.72公里、蓄水池48口、乡村公路5.75公里,栽植核桃、苹果等果树8000株。从根本上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途径。如今这里层层梯田,塘渠相连,粮果丰收。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村民们在塘边写道:“托福长治工程,赐与生命之水”,深情地表达了“长治”工程的实质和内涵。

(3)贫困落后地区生态家园样板。汉源县水保办选取桂贤小流域松林村五组实施“池、沼、果、畜”生态家园试点工程,鼓励山区群众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旁路边零星四旁种植。松林村五组52户人,有45口沼气池点火投入使用,30处蓄水容积1219立方米。还发展了优质洋濞核桃5600株,桃树12000株,发展新银合欢固氮植物篱构建生物梯地1000余亩。松林五组原为汉源县贫困落后地区,彝汉杂居。过去群众燃料主要靠上山砍柴,砍完自家责任山又砍邻村的大维山,而且每年砍柴耗费100多个工日。沼气池项目实施后,保护了植被,节约了劳力,且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据估算,45口沼气池每年可节柴120-140吨,保护植被480亩以上,每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2500公斤碳铵,1860公斤过磷酸钙,节约劳动力4000个以上。“池、沼、果、畜”生态家园模式保护了生态环境,加快了生态自我修复,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样板。汉源县桂贤红岩子小流域推广应用四川坡面水系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02年在汉源县大树区桂贤乡红岩子实施,包括桂荣、中心、松林三个村。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2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万元,地方匹配和群众自筹13万元。桂贤乡红岩子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00公顷,其实施的治理措施为:坡改梯23.2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48.73公顷,栽植经果林95.8公顷,实施农耕措施32.2公顷。结合治理措施,坡面水系工程为修筑谷坊6座,蓄水池23口,总容积1150立米,沉沙池60个,土方沉沙凼274个,道路整修2.0公里,引水渠3.6公里,架设引水钢管1.0公里,土方截水沟4.6公里,路渠结合1.1公里,蓄水消力池6个。工程实施后既防止了地表径流对坡面的严重冲刷,又合理利用引蓄水源,彻底改变区域缺水现状,切实做到旱涝保收,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后劲的目标。

2.汉源县探索“田粮埂果”模式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2000年7月,汉源县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专家、教授和省水保局的指导支持下,实地踏勘选点,从事植物篱——新银合欢(护埂)技术实施坡改梯的尝试,以探索汉源县“田粮埂果”乡村振兴发展模式。2000年8月从宁南引进金银合欢种子在汉源大田、桂贤、丰厚、富林、富庄、前域、河西、富泉小流域的荒山和坡耕地中种植915.3公里植物篱获得成功。新银合欢(护埂)是坡耕地中的永久肥料库,可以有效促进经果林的生长;可以有效拦截坡耕地水土流失,经4—7年的耕作后,坡耕地能自然形成缓坡地或梯地;可以缓解农村三料(肥料、饲料、燃料)缺额的矛盾,以叶作肥,枝干作薪材;此外,新银合欢(护埂)技术简单易行、投入小:与传统坡改梯相比,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建成后维护简单,不管哪类坡地,只要能种植固氮植物均可应用。由于肥力递增,增产效果明显,到建立第三年增产幅度就达18—33%,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经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水保工程人员通过对大田、桂贤、丰厚等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调查研究,并进行现场踏勘设计,努力打造“田粮埂果”精品工程,形成了“地上种粮食,空中收票子”,2000年至2013年共栽植金花梨、绿宝石梨、红富士苹果等名优特新经果林4387亩,并栽植了水保林3802亩,种草3000亩,封禁治理162000亩,植物篱915.3公里, 植物护埂421.7公里,保土耕作6200亩,争取中央无偿投资资金1291.5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8.00万元,群众投劳折值1043.00万元。治理措施实施后,流域内平均每亩每年减少径流量150.3立方米,人均农业产值增长671元/年。经果林栽植及植被改善将有力地促进生物多样化,为再造秀美山川的新汉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大渡河畔的汉源县,春天,千树万树梨花开,恰似茫茫雪原;秋天,树上硕果满枝,树下稻谷金黄,我县4个“样板”引路分类治理水土流失,同时探索“田粮埂果”模式,为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通过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