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3-03-17 16:2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国务院于2002年7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四川省教育厅于2002年10月30日又召开了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政策措施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和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决定》以及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市民族教育的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着眼大局,充分认识加强我市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民族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截止2002年,全市16个少数民族乡都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民族教育正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办学的总体水平还很低,普九的质量仍然是低水平的;二是教育观念转变仍然滞后,部分群众送孩子上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偏远山区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女童入学水平低、辍学率高;三是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设备设施亟待进一步改善。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统一思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逐一加以解决。总之,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全局出发,大力推进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

    二、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促进民族地区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坚持把“两基”的巩固提高放在民族地区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我市现有少数民族在校生6657人,其中,小学生4656人,中学生2001人,分布在石棉、汉源、宝兴16个乡镇。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看,部分地方未达到“普九”的要求,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完成率未达到“普初”要求;从中学生教育来看,小学升入初中的只占80%左右,以民族乡为单位测算,未达“普九”目标要求。因此,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方针,不断提高“两基”的质量。民族地区要按照小学“人口稠密区就近入学,半高山区和纯牧区集中办学”、初中“集中办学”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布局。要下决心办好一批寄宿制学校,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补助生活费等特殊措施确保家庭困难的学生就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初中学生辍学。同时,要重视学前教育,办好幼儿园,提高幼儿入园率。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设职业技术课,有条件的初中,开设职业技术班,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建立民族地区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为农牧民学习使用新技术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服务。

民族地区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送子女入学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应尽义务,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建设小康目标的基本要求;要通过开展“扶贫助学工程”使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进一步深化民族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加经费投入

 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治本之策”,也是民族地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加强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力度。少数民族较多的石棉、汉源、宝兴县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乡人民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教育的责任,逐级实行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目标责任制。

    投入问题是民族教育的关键问题。建立民族教育经费的固定保障机制是发展民族教育、加快“两基”进程的根本问题。要抓住中央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机遇,争取中央转移支付、“义教工程”的更大支持;民族地区要建立相应的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民族教育的发展;用足用好各种教育筹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依法做到民族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动员全社会以各种形式兴办、支持教育,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展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各县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民族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着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加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要增加师资培训经费,确保培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民族地区教师队伍。要通过“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加强对民族地区师资建设、教育教学交流,促进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教育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还必须保证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县校要加强学籍管理,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使民族地区学校在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要科学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重点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养成良好习惯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细节管理,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严谨的作风和现代文明的生活习惯。要重视中学生的安全管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中,并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现阶段,要按国务院《决定》要求,尽快在本地中小学开设民族教育活动课。

 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民族教育的新局面。

                           二ОО三年三月十七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