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创新本土化农村医学生定向培养新模式助力健康扶贫落地见效惠民生

来源:市卫生计生委 发布时间:2018-10-24 10:35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无村医、无编制、低收入、缺保障”是雅安改革前村医队伍面临的困境,为筑牢健康扶贫人才网底,实现村村有村医目标,我市针对地处西部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人才面临招聘难、留人难、成长难的“三难”困境,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强基层为目标,以建机制为着力点,以深化医改为抓手,探索农村医学生定向培养新机制,着力推进人才制度机制创新,有效促进基层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持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优化、人才使用效能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夯实乡村队伍健康网底建设和助力健康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莅临我市调研基层医改时高度评价我市做法,晓峰副主席强调,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雅安探索创新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新模式改革的做法很好,为解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招聘难、稳定难的问题,缓解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改革路径,值得向全国推广。2016年省政府原副省长陈文华在省政府《要情专报》上作出在全省推广的重要批示;2015年、2016年新华网、CCTV-4、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赴我市实地采访,并以《四川探索村医“订单制”》《大学生村医》《雅安首批定向培养医学生上岗》对我市首批毕业大学生村医服务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此举先后在2013年、  2015年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全省卫生计生人才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一、创新设立“村医编制”序列,破解身份瓶颈确保“招得来”

(一)政府主导,顶层设计“村医编制”。针对“招而不来、来而难留”的新困局,我市在总结“乡招村用”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雅安市农村医学生定向招收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市委编办按乡(镇)卫生院总编制的20%核定“乡招村用”编制控制数,全市可使用415个编制用于村卫生室配备人员。计划从2012年起,连续两年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以定向招收培养方式,补充400名大中专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事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二)定向服务,落实编制身份保障。定向生学习期满取得毕业证书,根据定向培养协议,凭报到证到定向所在县(区)卫生局报到,由县(区)卫生局统一分配到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县(区)人社、编制部门统一为其办理人事编制和工资关系,增强招人的吸引力。

二、财政全额“买单”,破解待遇瓶颈确保“留得住”

(一)财政全额“买单”培养经费。从2012年起,市、县(区)财政共投入免费培养经费1300余万元,全额“买单”定向培养的382名大中专农村医学生学杂费和生活费,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返乡后享受卫生事业人员同等待遇,为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了财力支撑。

(二)落实定向生工作待遇。定向生毕业返乡后,由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强化乡村两级绩效考核,实行绩效考核和乡村医生补助,将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作为其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发放依据,确保定向培养的村医待遇有保障。

三、创新工作机制,破解人才培养瓶颈确保“用得上”

(一)创新“政校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定向培养招收计划面向社会公布、面向全社会招生,并在全省范围内参加当年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基于培养本土化、留得住的卫生人才优先招录雅安农村户籍学生。定向培养工作创新了我市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模式,依托雅职院卫生人才教育教学基地,整合了政校双方参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构建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人才培养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医改领导机制。切实落实政府对医改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市委将医疗、医保、医药调整由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加强三医联动、部门协同和政策统筹,保障改革举措高位推进落地见效。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教学质量第三方监督机制、定向生履约保障机制和学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三方联动机制,雅职院根据国家卫生政策对基层卫生工作相关要求,专门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市医改办牵头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专题论证和教学工作调研评估,同步建立定向生在校期间假期回乡服务制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定向医学生毕业返乡后“用得上”。

四、推动改革再深化,确保队伍建设“可持续”

(一)创新推进中医类医学生定向培养和引进工作。立足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人群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在总结农村医学生定向培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雅安市中医类医学生定向培养和引进工作实施方案》,从2016年起,计划通过5年努力,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和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教学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免费引进和定向培养219名中医类医学生,现已完成2016级、2017级招生任务。

(二)探索构建队伍建设激励新机制。2017年,市政府出台《雅安市建立和完善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雅安市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等待遇留人新政,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层人才和加大空岗补员力度、留住人才政策、设立卫生计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医师多点执业等系列举措,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柔性机制,推动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2017年全市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累计空岗补员503人,为推进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五、定向服务见实效,成为贫困人群健康的“守门人”

(一)村医配备实现快速增长,贫困村村医实现全覆盖。2015年7月2012级和2016年7月2013级共382名毕业定向医学生奔赴基层后,全市村医配备由2014年503人增长至2017年885人,增长率达76%;实现2018年拟退出111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率、村医配备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100%攻坚目标。

(二)村医结构逐步优化,村医队伍逐步专业化。一批洋溢朝气和充满活力年轻医生充实到基层后,整体提升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市村医队伍呈现如下三大深刻变化:年龄结构更优化,定向医学生毕业回归基层后平均年龄仅为23岁,6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占比由70%提高到85%;学历结构更优质,村医大中专学历占比由60%提高到85%;从业资格更规范,全市取得乡村医生资格人员和贫困村村医从业资格人员占比均达100%。

(三)健康扶贫惠及民生,贫困村村医作用充分彰显。定向医学生赴贫困村村卫生室上岗服务后,整体提升贫困人员医疗救助扶持和卫生服务能力,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市8个县(区)均设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卫生扶贫救助基金4941.58万元,共支出3127.87万元救助金,实施健康扶贫救助138346人次,2018年截至9月累计支出1141.4万元,实施卫生扶贫救助27821人次。全市954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落实率达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