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6-01 15:59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解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109号)精神,进一步健全我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决定,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建设、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补偿“三位一体”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有力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政府要在生态补偿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利益主体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理顺生态补偿的纵向、横向权利义务关系,厘清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促进生态保护社会成本内部化。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立足生态补偿各领域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分类细化落实生态补偿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各领域、各区域间协调配合,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协调发展。

坚持因时施策、稳步推进。立足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按照生态环境破坏轻重程度和保护紧迫性急缓情况,根据省统一部署,适时调整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期限。

坚持先行先试、逐步推开。在正确把握方向、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广泛借鉴、科学论证、积极创新、大胆试点,注重总结经验,适时将条件成熟、效果明显的做法、措施推广运用到相关领域、区域,并不断提高我市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化建设水平。

(三)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实现重点生态领域和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基本覆盖,按照省统一部署,进一步落实保护主体责任、规范补偿标准体系、稳定资金来源渠道,使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更加适应,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形成,符合我市市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二、重点任务

(四)森林生态保护补偿。贯彻落实国家、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试点,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推进集体公益林集中管护。争取国家将天然起源商品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五)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探索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强化草地征占用监管。充实草地管护公益岗位,建立草地管护员绩效奖励机制。

(六)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命名一批市级重点公园,择优申报国家、省重点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七)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开展雅安市境内国控水质断面和饮用水水源监测。落实各项农业产业化贴息、信贷担保政策,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发展现代水产养殖。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和鼓励发展生态养殖、稻田养鱼等生态渔业模式。结合我省探索开展的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配合建立以市场和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补偿机制,依法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设施,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工作,依法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断面监测和备用水源建设。按照省定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标准,从资源开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八)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加快推进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开展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确保全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探索重金属污染区耕地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探索建立对落实耕地保护义务的耕地承包权农户给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制度。严格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大淘汰重金属行业落后产能,强化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向上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指标,逐步将2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范围。落实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以秸秆还田、腐熟还田、酸性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为实施内容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模式。

三、机制创新

(九)执行稳定的投入机制。将国家、省下达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用于生态保护,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区)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对其转移支付实行定向财力管理模式,赋予县(区)政府项目决策和资金管理自主权。加强对中央、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管理。按照中央、省安排部署,开展研究探索对水、森林、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等相关工作。对国家级各类保护区的探矿权、采矿权开展退出工作,鼓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依法逐步退出各类保护区,以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加强绩效评价,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十)落实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国家、省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的分类管控。推动青衣江-大渡河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等点(块)奖分布典型区域的生态保护。加强长江经济带水生态保护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强化江河源头生态保护。

(十一)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密切关注国家、省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动态,适时开展我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前期研究。健全利益分享机制,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之间通过项目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按照省统一部署,实施在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交界断面的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水环境横向生态补偿,贯彻《四川省“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川办函[2016]66号),实施流域上下游各扩权县之间的横向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按照省统一部署,在确定的典型流域开展水质监测及水资源供需评价。按国家、省统一安排,适时参与开展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十二)健全配套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省有关安排部署,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强化科技支撑。结合雅安实际,制定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雅安市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开展境内市控、县控流域断面监测,进行水质评价。

(十三)创新政策协同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依据“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开展环境产权确权,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环境资源。建立健全排污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刷卡排污、指标预算管理与收储。鼓励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通过交易方式取得。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重点区域,贯彻落实我省跨行政区排污权交易政策。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制度体系和交易市场。按照省统一部署,探索开展我市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开展水权交易研究。按省上进度安排,逐步启动碳排放权配额和自愿减排项目交易。加快推进国家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等体系实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绿色产品研发生产、运输配送、购买使用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购政策。

(十四)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脱贫发展道路,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推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经济林(草)果等产业,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四、组织实施

(十五)加强统筹指导。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市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和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工作任务督查和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项工作任务的牵头部门要会同参与配合部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紧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文件,积极稳妥推进本单位负责的专项工作。

(十六)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本实施意见明确的重点领域和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推进措施,研究制定本县(区)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将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十七)注重宣传引导。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解读、宣讲,回应社会关切,争取认同支持,减少影响干扰,引导社会公众强化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营造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生态补偿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雅安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7日


附件
  

雅安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重点任务

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重点任务

一、分领域任务

(一)森林生态保护补偿


1.贯彻落实国家、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

市林业局、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


2.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试点,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推进集体公益林集中管护。

市林业局、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


3.争取国家将天然起源商品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市林业局

市财政局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偿


4.探索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强化草地征占用监管。

市农业局

市财政局


5.充实草地管护公益岗位,建立草地管护员绩效奖励机制。

市农业局

市财政局、市委编办


(三)湿地生态保护补偿


6.命名一批市级重点公园,择优申报国家、省重点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



(四)水流生态保护补偿


7.开展雅安市境内国控水质断面和饮用水水源监测。

市环保局、市水务局



8.落实各项农业产业化贴息、信贷担保政策,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发展现代水产养殖。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和鼓励发展生态养殖、稻田养鱼等生态渔业模式。

市农业局

市水务局、市财政局


9.结合我省探索开展的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配合建立以市场和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补偿机制。

市水务局

市财政局


10.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工作,依法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断面监测和备用水源建设。

市环保局

市水务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



11.按照省定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标准,从资源开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市水务局

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


(五)耕地生态保护补偿


12.加快推进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开展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探索建立对落实耕地保护义务的耕地承包权农户给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

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


13.严格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大淘汰涉重金属行业落后产能,强化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市环保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14.探索重金属污染区耕地综合防控技术模式。

市农业局

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15.积极向上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指标,逐步将2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范围。

市林业局

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16.落实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以秸秆还田、腐熟还田、酸性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为实施内容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模式。

市农业局

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一)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二、机制创新

17.将国家、省下达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用于生态保护,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区)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对其转移支付实行定向财力管理模式,赋予县(区)政府项目决策和资金管理自主权。加强对中央、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管理。按照中央、省安排部署,落实省研究探索对水、森林、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等相关工作。

市财政局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


18.对国家级各类保护区的探矿权、采矿权开展退出工作,鼓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依法逐步退出各类保护区,以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市国土资源局

市财政局


(二)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


19.划定并验收生态保护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期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分区分类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产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补偿政策。

市环保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20.推动青衣江-大渡河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等点(块)奖分布典型区域的生态保护。加强长江经济带水生态保护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强化江河源头生态保护。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扶贫移民局



(三)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21.密切关注国家、省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动态,适时开展我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前期研究。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22.健全利益分享机制,鼓励生态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地区通过项目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开展跨区域合作。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23.按照全统一部署,实施在岷江重要支流交界断面的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水环境横向生态补偿,贯彻《四川省“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实施境内流域内上下游各扩权县之间的横向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24.按照省统一部署,在确定的典型流域开展水质监测及水资源供需评价。按国家、省统一安排,适时参与开展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

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四)健全配套制度体系


25.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市环保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


26.制定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雅安市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市环保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



27.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

市统计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


28.开展境内市控、县控流域断面监测,进行水质评价。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

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五)创新政策协同机制


29.贯彻四川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市环保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



30.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依据“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和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


31.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制度体系和交易市场。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交通局、市统计局


32.按照省统一部署,探索开展我市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开展水权交易研究。

市水务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


33.按省上进度安排,逐步启动碳排放权配额和自愿减排项目交易。

市发展改革委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


34.加快推进国家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等体系实施。

市质监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粮食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等



35.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绿色产品研究生产、运输配送、购买使用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购政策。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政府金融办


(六)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


36.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脱贫发展道路,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推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开展防灾减灾避灾。

市扶贫移民局

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


37.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经济林(草)果等产业,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市扶贫移民局

市发展改革委


38.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市林业局

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扶贫移民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