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2-30 17:1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雅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雅安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30日

雅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进一步发展我市全民健身事业,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府发〔2016〕53号)有关要求,结合雅安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社会风尚,使全民健身成为全市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力争到2020年,我市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8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6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体育健身文化,弘扬健康新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将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过程,引导群众践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大力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雅安特色的体育文化。广泛开展“体育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坚持开展经常性、传统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动,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各县(区)要探索适合当地群众健身需求的赛事活动,倡导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形成“一县一特色”“一行一品牌”。进一步完善雅安市业余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气排球、台球、棋类、桥牌、健身舞(体育舞蹈、广场舞、排舞)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棋类、桥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龙舟、健身秧歌、健身腰鼓、舞龙舞狮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不断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

(三)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网络、体育社团网络和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在全民健身社会管理中的作用。80%的街道(乡镇)建有体育组织,提高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辅导站组织化程度,形成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支持引导群众体育组织加快发展,推进体育组织社会化进程。发挥市、县(区)体育总会枢纽性作用,进一步扶持发展体育社团组织,支持有群众基础的全民健身项目成立体育社团组织。重视新型体育组织的发展,加强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发展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各县(区)要扶持健身站点可持续发展,规范健身站点的管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全市每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3500人以上。培育全民健身骨干,组建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四)着力改善健身场地设施条件。各县(区)政府要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推动户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以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健身步道、骑游绿道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户外场地。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实施体育精准扶贫工程,支持贫困村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一批多功能运动场。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市、县(区)体育主管部门要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制度,把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名称、具体时间及相关要求等向社会公布。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促进全民共享灾后重建成果,充分体现灾后重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民生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鼓励民营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第三方管理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向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

(五)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将全民健身作为主动健康的重要手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中小型体育健身场馆、户外运动基地、自行车露营地、徒步骑行驿站等运动设施。积极申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开发体育赛事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通过发展全民健身,推动健身服务业发展,努力提高全民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拉动体育健身消费,提高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六)切实突出全民健身发展重点。青少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要大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我爱足球”等青少年系列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继续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创新职工体育模式,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鼓励支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多层次、多形式职工运动会或单项比赛,引导更多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努力增强职工身体素质。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支持力度,推动农民将传统健身方式与现代体育活动结合,推广妇女健身方法,积极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他特殊人群提供健身服务。

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积极抓好民间足球活动开展,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扩大足球人口规模。

三、保障措施

(七)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各县(区)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智库介入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建立雅安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全市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实施计划,做好任务分工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各县(区)要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完善转移支付方式,鼓励和引导各县(区)加大全民健身财政投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九)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做好全民健身统计工作,完善雅安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制度,加强市级、县(区)级体质监测站建设。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开具“运动处方”,为群众科学健身服务。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编辑科学健身知识资料,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升科学健身水平。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把运动场馆设施、健身人群、健身指导、赛事活动等资源融为一体,打造全民健身信息化工程,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十)加强过程监管与评估。加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参与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游泳、攀岩、滑雪、潜水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活动加强安全监管。加强对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公众参加健身活动的安全。开展行政监督与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2020年,各县(区)要对本地全民健身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上报上一级体育主管部门。对在推动工作落实或支持、参与全民健身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予以表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