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推动实施精准扶贫

来源: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 发布时间:2015-12-21 15:05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攻坚工作精神,精准实施扶贫,我局针对对口帮扶的贫困村雨城区碧峰峡镇黄龙村制定了详细的扶贫工作方案。

为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深入村组和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实地调研,对黄龙村的基本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贫困人口等综合情况进行了充分调查,听取了乡镇、村组、群众意见和建议,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现场“把脉”和“问诊”,细致分析了致贫原因,提出了黄龙村脱贫致富的思路和措施。

一、黄龙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位置

黄龙村位于碧峰峡镇南部,东与红牌村接壤,南与北郊乡相邻,西至陇西河,北接三益村,该村北去上里古镇、东走红豆相思谷景区、西到碧峰峡景区及熊猫基地、南达雅安市区,紧邻雅上线旅游公路。

(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黄龙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82户,742人。全村总占地面积约7485亩,竹、林地为5897亩(其中1911亩为退耕还林),茶园900亩,山涧10亩。目前全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业、外出务工,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2450元/年。

(三)基础设施情况

黄龙村村内主干道路9.8公里,硬化道路里程6.8公里,包括4.8公里通村、通社公路和2公里通户公路;农业生产便道5.7公里。

(四)贫困人口情况

全村目前低保户13户20人,五保户1户1人,残疾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30人为贫困户,其中有技能劳动力1人,普通劳动力85人,丧失劳动力级无劳动力为45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1.交通因素。黄龙村所在区域地形较为复杂,进村公路虽然全部硬化,但受到地形限制,公路路面较窄,双向行车困难,交通不便,导致林业、竹笋、茶叶等基础产业发展、对外效益输出和资源利用率严重受限。

2.环境因素。黄龙村水源条件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与农业生产用水。村民用水多为就近取水,水质和水量无法得到保证;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排泄治理、养殖废弃物处理等设施,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正常需求。

3.产业因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设备落后,产业以传统的分散畜禽养殖和基本农业作物为主,规模小、品质低,没有品牌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动力不足。

4.人力因素。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劳动力投入低,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技术、计划和经营能力,农业产业体系运转不畅;缺乏致富带头人,没有示范效应的带动,发展活力不足;因病致贫比例较高,占贫困人口比例的21%。

5.思想因素。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发展目标不明确、意识不统一,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思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三、工作思路和措施

经过初步调研,我局认为,要推动黄龙村精准扶贫,加快扶贫攻坚,应发挥黄龙村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坚持规划指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脱贫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挖掘潜在资源,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变资源为资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一)深入研究,精准定位。进一步深入研究黄龙村的区位条件、环境优势、特色资源,分析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环境气候、植被特点、挖掘“二程文化”、“黄龙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利用具有保护价值的民居、古树、古迹,寻找出一条适合既符合黄龙村实际、又适应市场预期规律的发展之路。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转变规划观念、调整规划思路,不拘泥于传统的村庄建设规划,坚持产业为主、农民主体、凸显生态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建议意见以及黄龙村的资源禀赋,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咨询机构编制黄龙村扶贫发展规划,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带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致富增收。

(三)加强平台建设,突出村民主体。一是发挥政府引导的平台作用,着重引导村民转变农户生产理念,切实增强村民致富增收的信心和决心,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附加值;二是积极引智、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涉农部门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指导,提高村民农业经营意识和水平;三是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发展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形式多样的经济体,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